來源:楚天金報
發(fā)布時間:2012年04月06日
圖為:陳昌君收藏像章全國聞名
他是一名瘋狂的藏家。13歲時,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枚毛澤東像章;1993年他收藏的各類毛澤東像章總量超過100萬枚;去年,他開辦了一家毛澤東像章博物館。
他又是一名精明的商人。他把收藏當(dāng)事業(yè)干,他曾經(jīng)銷售新像章大賺300萬元;也曾經(jīng)到菜場撿菜葉過日子……
他,就是全國收藏圈內(nèi)、以癡迷毛主席像章而聞名的“狂人”——武漢陳昌君。
13歲收藏第一枚毛澤東像章
對不少武漢人來說,可能不熟悉“陳昌君”這個名字。
但一定記得上世紀(jì)90年代初期,武昌黃鶴樓下曾有一家很火的毛澤東像章城,一邊展覽老像章,一邊銷售新像章。陳昌君,就是這家像章城的主人——跟像章打了44年交道、藏有100萬枚像章的收藏狂人。
昨日,記者在武昌閱馬場的毛澤東像章博物館,見到了這位收藏奇人。
老陳清晰地記得,他13歲的時候,有了第一枚毛主席像章,興奮地別在了胸前。那是1968年,13歲的他跟著長輩去醫(yī)院看望親友,親戚送了他一枚毛澤東像章。
后來,陳昌君入伍參軍。在部隊期間,他開始收藏毛澤東像章。等退伍時,他收藏的毛澤東像章已達3000多枚。之后,他開始熱衷民間收藏老像章。
陳昌君說,毛澤東像章真正形成收藏?zé)?,始于上世紀(jì)80年代,武漢起步較晚。等到了1991年,他的像章達到3萬枚。
為了方便收藏,更好地與全國的愛好者們交流、研究像章,同年3月,他在黃鶴樓下創(chuàng)辦了一家毛澤東像章城,開始把收藏當(dāng)事業(yè)干起來。
1993年賣像章賺了300萬
陳昌君告訴記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發(fā)行的各種規(guī)格、版式像章有4萬余種、20多億枚之多。
由于緊挨著黃鶴樓景區(qū),他的像章城開業(yè)不久,就紅火了起來。一間面積并不很大的門面,天天被前來參觀的收藏者圍得水泄不通。他展覽的毛澤東像章,制作材質(zhì)有100多種,如金、銀、銅、鐵、鋼、陶瓷、象牙都有。
隨著知名度越來越大,他借助像章城收藏的老像章越來越多,10萬枚,50萬枚,100萬枚……那幾年,他花在像章上的投入超過100萬元。
“那時候的你,哪里來的100萬???”記者疑惑的問。
“嘿嘿,我一邊收藏老像章,一邊銷售新像章。”老陳狡黠地笑著說,1993年恰逢偉人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全國各地興起一股紀(jì)念熱。而要紀(jì)念,佩戴毛澤東像章就成為必不可少的項目。
就是在1993年的下半年,陳昌君發(fā)現(xiàn)了商機:他南下湖南韶山,聯(lián)系上一二十家制作毛澤東像章的小工廠,天天往武漢發(fā)貨。“你不知道,那個時候像章城的生意有多火?本省的、河南的、安徽等地的政府機構(gòu)、企業(yè)學(xué)校,天天派人來催要像章,有多少要多少。”老陳說,很多單位都拿著1萬元現(xiàn)金來提貨。
就這樣,熱愛收藏的陳昌君竟然精明的成了商人。就這一年,銷售新像章的他大賺了300萬元。
淡看沉浮專心開辦博物館
不過,事業(yè)上順風(fēng)順?biāo)年惒笤簠s“起火”了。2004年,因修建閱馬場下穿隧道,他的像章城拆遷了。這期間,更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1995年,妻子攜帶積蓄離家出走了,只留下兩個十來歲的兒子。
他說,那幾年是他人生最困難的時候。他的像章城沒了,盡管中間新?lián)Q了幾個地方,但都不溫不火。他曾經(jīng)在北京,舉辦了全國第一場毛澤東像章拍賣會,繼續(xù)他的像章展覽和銷售,不咸不淡地過著日子。最困難的2008年,他曾經(jīng)貧困潦倒。那年武漢下大雪,他連一雙像樣的棉鞋都沒有,就穿著大兒子的棉鞋去菜場撿菜葉子。誰知,等回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他把兒子的鞋子給穿破了。
“那時候,也是我生活最艱難的時候,可我都沒把那半屋子的像章處理掉。”說到這里,這個當(dāng)過兵的錚錚漢子,眼圈紅了,無聲地流下了熱淚。
現(xiàn)在的老陳,正在忙著裝修他的毛澤東像章博物館。這100萬枚毛澤東像章才是他的生命,他說要把這份事業(yè)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