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2年04月09日
江西大余縣有一座山,因形似丫狀,取名丫山,山不著名,游者不眾。但進山一看,才知其特色不在山,而在巨大的瀑布群,這才是其魅力所在。
在丫山臥龍谷短短兩公里多的階梯形山谷中,集中了大小瀑布20余處,整體落差220多米,其中30米以上的瀑布四處,最高的一處瀑布60余米。近年來,隨著水土保護、植被覆蓋的不斷加強,丫山飛瀑更加顯得青春逼人、生機勃發(fā),如詩如畫、如仙如幻。
走進臥龍谷,空氣潤澤著濕意,卻不粘人。彎曲的山間小路,鋪貼著青石,路兩邊生長著高入云天的松柏、樸樹、香樟,蜿蜒纏綿的藤蔓,以及叢叢簇簇不知名的小型灌木。偶爾有幾束陽光從樹木的濃蔭中透射下來,地上的小草搖動細(xì)軟的身姿,爭相向這萬物的神表述自己的敬意。還有紅艷艷的果子,隨同陪襯它的綠葉幾乎貼長在了地面上,這應(yīng)該是一種叫“蛇莓”的野果。當(dāng)?shù)厝苏f,這種果子是蛇最愛的美食。間或會有幾只蝴蝶飛到面前,提醒這里還是它們的地盤。移步轉(zhuǎn)入山澗,路旁已見潺潺流水,很快,水的轟鳴不絕于耳,不停地在樹梢間跳蕩,連地上石徑也成了傳音板。初聽似萬鼓齊擂、萬馬齊鳴,就像一次宏大的戰(zhàn)爭動員,激越卻不狂暴,昂揚而不失沉穩(wěn)。細(xì)聽又如手指從高音區(qū)向低音區(qū)拂過琴鍵,一聲且比一聲筋道,就像蘊藏了無窮的力量,直接卻不單調(diào),規(guī)律而不失韻味。這是水的奏鳴,這是水的召喚,引得你不由加快了腳步,一層層往臥龍谷里追進。
也許是自然造化,也許是冥冥安排,鐘靈毓秀的丫山開門迎客的第一道瀑竟然是“丫”形瀑。在瀑布欲落未落之處,青黑的崖體不甘藏于水后,倔強地探出身子,將瀑布硬是分成了兩半。待瀑布落下3米,它又似覺不妥,別開身子,讓本該在一起的兩股水流匯合完成最后下墜的里程。遠(yuǎn)遠(yuǎn)望去,瀑布構(gòu)成一個天然的“丫”字。丫山——好一個華麗而不失誠懇的自我介紹。你的興致隨之得到激發(fā),愈加地期待瀑布群之旅。
仙公瀑,懸崖式二級瀑,瀑高40余米,上下寬分別約為三四米,形似太白仙公手持拂塵,正襟危坐,長袍瀉地。立于瀑布落潭處向上仰望,煙雨霏霏,銀珠四濺,水霧撲面而來,深吸一口氣就如飲清洌甘泉,涼爽直通肺腑。瀑布四周的巖石早已被水流沖刷得不著一絲色彩,好像一群童子肅立兩旁,屏息靜氣地聽仙公傳道授法,生怕錯過了哪怕很細(xì)小的話語。及至登高俯視,飛瀑又似掛于山崖之上的一架琵琶琴,掩映在樹林之中。仔細(xì)聽聽,水流撞擊山崖發(fā)出的“叮當(dāng)叮當(dāng)”響聲,正是仙公奏出的一曲曲天籟之音。這不,“蕭韶九成,鳳皇來儀。”在離仙公不遠(yuǎn)的地方,有一只白鳳展翅欲飛于叢林山崖之上,惟妙惟肖。白鳳瀑呈扇形分布,總高度30米,上部有一梯形巨石突出,似鳳嘴。巨石左方有一圓形石,被水簾擋住,忽隱忽現(xiàn)。下部瀑布形似展翅,最寬處達7米,在陽光的映射下,一道美麗的彩虹不期而至,宛如給白鳳披上了一件色彩斑斕的輕紗,煞是美麗。一路探尋,還有三疊瀑、母子瀑、七彩瀑、飛龍瀑、龍須瀑、道源瀑等一道接一道瀑布,或張揚、或溫婉,或恢宏、或婀娜,或流壁飛玉、或風(fēng)揚輕煙,或一氣呵成、或一詠三嘆……徒余“此景只應(yīng)天上有”的感嘆。
古往今來,瀑布成為眾多大家名流競相稱誦的對象。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白居易的“水懸三尺,瀉階隅,落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huán)佩琴筑聲”,王安石的“共看玉女機絲掛,映日還成五色文”,還有唐宣宗李忱的“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他們毫不吝嗇對瀑布的描繪和贊美,是因為瀑布吻合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無限遐想和不懈追求。你看,瀑布明知前方是千山萬壑、千難萬險,還要義無反顧,不辭勞苦,勇往直前。它在層層跌落當(dāng)中,永無畏懼地粉碎自己,最后又終歸一處。它的每一次跌落都是對自我的勇敢否定,接著是否定之否定,不斷打造一個重新的、更加純粹的自我。這不就像人生,有順境,有逆境,在起起落落之間不斷地剖析自我、認(rèn)識自我、錘煉自我、提高自我、成就自我,最終實現(xiàn)人生追求的大境界。
丫山之水,年逝不停,川流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