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2年04月12日
某網友發(fā)了一條微博:翻出老公的某人壽的保險單,滿兩年了,一次都沒收到分紅通知單,一切都稀里糊涂。唉!
又臨近保險公司公布年度分紅險分紅情況的時候了,記者向多家保險公司了解到,6月份將公布2011年分紅情況。
《證券日報》保險周刊記者隨機調查了全國各地多位購買了分紅險的網友關于分紅險分紅收益的情況。發(fā)現(xiàn)大多人對于自己購買的分紅險的分紅情況搞不明白。投保分紅險的客戶未收到保險公司分紅通知單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特別是在縣域保險市場此類情況很普遍。
電子通知單是趨勢
根據保監(jiān)會《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guī)定,對于分紅保險,保險公司應當在保險合同條款中約定每年至少向投保人提供一份紅利通知書。對于紅利通知書的派發(fā)形式,中國保監(jiān)會無明確規(guī)定。
現(xiàn)在多家保險公司開始采用郵件、短信等方式的通知客戶分紅情況,尤其以中國平安電子單證施行最普遍。
“我們根據客戶投保時填寫住址郵寄分紅通知單,若客戶住址變更又沒有及時通知我們,那就很可能收不到分紅通知單了,也有可能在信件在郵寄的過程中丟失。所以,以郵件、短息方式通知會比較及時。”中國人壽山東分公司王姓的經理告訴記者。
某公司北京分公司一位銷售經理認為,保險相關單證的電子化無紙化勢在必行,分紅通知單,催交通知書都通過電子信箱接收就能保證送達率,也是服務的滿意度保證。
但是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這要視各地具體情況而定,像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網絡的普及率較高,推行電子單證比較容易,但是在二三線城市、農村仍有很多人不會使用電腦,還有一部分人一般不使用郵箱,全民使用郵箱及電子信件的時代可能還要一段時間。
分紅計算很復雜
北京的馬女士和丈夫都算是高學歷、高收入人群中的一員了,二人的理財意識和風險意識都很高。其2010年(29歲女性)投保的太平福祥一生終身壽險(分紅型)年繳保費5660元,第一年增額紅利 325.02元。
同一年,他的丈夫(29歲男性)也投保了太平福祥一生終身壽險(分紅型),年繳保費8650元,第一年增額紅利 427.8元。
據其投保的分紅通知單顯示,太平2010至2011年度紅利可分配盈余125100萬元。
與馬女士一樣,井女士購買的分紅險也是采取保額份額。七年前,其為剛滿一歲的女兒購買了新華人壽的美滿安康兩全保險(A款),年繳保費5000元,直到女兒年滿十八周歲,從第三年開始生存金返還。
馬女士說:“收到新華人壽郵寄的分紅通知單,后來就中斷了。因為保險公司只是告訴我一串分紅的數字,反正也不能領取,對于當下沒有實際意義,我也就不太在意了。”
同時她還告訴記者,之所以不關心分紅情況,其實是搞不懂分紅的計算。“雖然我和我丈夫都是大學本科學歷,但是對于保險分紅的計算對我們來說還是太復雜,搞不明白。”
記者致電新華人壽客服,得知2010年新華紅利分配額度812682萬元,分配給保單持有人的是568878萬元。
而記者也了解到2010年合眾人壽紅利分配額度是26609.67萬元,其中分配給保單持有人的是18626.77萬元。
如果說一般投保人看不懂,那保險公司的人總該清楚吧,其實不然。某保險河北分公司一位營銷員,曾在多家保險公司就職。當初為了沖刺自己的業(yè)績,也購買了一些自家保險公司的分紅險。“因為分紅不確定,我們也是只看分紅演示。因為分紅險是按照現(xiàn)金價值進行分紅的,產品的繳費期限、投保人年齡不同,分紅也不一樣。”
現(xiàn)金分紅受追捧
目前保險市場的分紅險的分紅方式有保費分紅和保額分紅。據大童保險公司一位人士介紹,新華人壽、太平人壽、生命人壽、合眾人壽的分紅險多采取保額分紅方式,而平安人壽、泰康人壽、中荷人壽和華夏人壽的分紅險多采取現(xiàn)金分紅方式。總體來看,以現(xiàn)金方式分紅的產品較多。
友邦保險北京分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區(qū)域銷售總監(jiān)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xiàn)在客戶更愿意選擇以現(xiàn)金分紅的產品,因為每年能都領導實實在在的現(xiàn)金,落袋為安。
但是保額分紅產品以復利計息,投資收益明顯高于保費分紅,缺陷就是紅利的領取方式不如保費分紅那么靈活,只能通過退?;蛘邷p少保額的方式實際獲得紅利。但退保或減少保額都會給投保人帶來一定損失,短期內退保或減少保額并不劃算。
從長遠的情況來看,保險公司將紅利及時分配出去,是這部分資金不能有效利用,會減少投資資產,每年的紅利也會構成保險公司的現(xiàn)金流壓力,使之降低對長期資產的投資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總的投資效益,最終影響客戶獲得的紅利。
可見,客戶與保險公司各有打算。對于客戶來說,拿到手里的才是實實在在的,正所謂落袋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