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贛州網(wǎng)-贛州晚報
發(fā)布時間:2012年04月23日
延續(xù)城市記憶、提升城市品位是每一位市民的期盼。贛州市郁孤臺歷史文化街區(qū)綜合改造工程啟動以來,章貢區(qū)從尊重民意、挖掘歷史入手,妥善安置每一戶搬遷居民,切實保護區(qū)域內有價值的歷史文物,有效推動了工程進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支持。
搬遷居民 得到妥善安置
“現(xiàn)在住進了配套齊全的小區(qū),再也不用排隊上廁所了!”談起在棚戶區(qū)里的“輪蹲歲月”,住在沙石鎮(zhèn)吉埠陽光·吉泰新城的涂成生感慨萬千。
涂成生蝸居在白馬廟43號已有幾十年。由于房屋歷史久遠、年久失修,春季時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周圍幾百戶人家共用一個公廁,每到早上,冒著臭氣的公廁門前經常排起長隊。今年1月,涂成生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不用花一分錢就能告別破舊的棚戶區(qū),住上全新的配套小區(qū)樓房。
像涂成生這樣因歷史街區(qū)綜合改造搬遷的居民,在郁孤臺周邊地塊有900多戶3000多人。在這些居民中,有的老弱病殘,有的身在外地,情況較為復雜。綜合改造工作組干部從政策宣講、調查摸底、收集材料到簽訂協(xié)議、搬遷拆除,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始終為居民著想,做細、做實,切實解決居民的困難。正如居民所說,這項工程拉近了居民和干部的距離,讓搬遷居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歷史元素 改造中得到保護
郁孤臺歷史文化街區(qū)一帶曾先后建有府衙、皂蓋樓、愛蓮書院、軍門樓、郁孤臺、章貢臺、八境臺等,至今還存有一段皇城遺址,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科學地挖掘、整理和保護這些歷史文化,是此次綜合改造的重要工作。
在啟動綜合改造工作之前,章貢區(qū)會同市博物館的文物專家,鑒定、整理出了一批列入保護名單的歷史建筑,為這次改造合理地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奠定了基礎。
為了保護好每一個有價值的歷史元素,在房屋拆除過程中,施工隊盡可能少用大型機械作業(yè),多采用慢工細活的人工作業(yè)。同時,工作組邀請專家現(xiàn)場指導,組織巡邏隊在地塊范圍內日夜巡邏、監(jiān)督拆除,對拆除下來的每一塊古磚、每一根古木進行整理歸類,定點放置保管,確保后期在建筑修繕中修舊如舊。負責拆除建國路周邊房屋的李經理說:“這次拆除工人格外小心,每拆一堵墻都要問清楚專家,生怕拆錯了什么。下一步我們將認真保管和使用好拆下的‘寶貝’。”
據(jù)了解,郁孤臺周邊地塊需改造的建筑有7萬余平方米,目前已拆除6萬平方米,列入保護名單的歷史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劉為仕 張修斌 許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