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京華時報
發(fā)布時間:2012年10月22日
?
季承的代理律師向記者出示案件材料。 本報記者 孫思婭 攝
??????? 季羨林遺產案庭前調解談崩了
?
??? 其子季承起訴北大討遺產稱北大表示愿意金錢補償北大律師予以否認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去世已有三年,但其身后事卻遲遲未了。針對季羨林先生價值連城的珍貴遺產之歸屬,季羨林的獨子季承與北京大學走上了法庭。昨天,77歲的季承稱法院已對此案進行了庭前調解,法庭上北京大學曾提出以金錢補償季承的方式,來化解這起由來已久的糾紛,但隨后又予以否認。對于季承方面的說法,北大的律師張東表示,北大并沒有金錢補償?shù)恼f法,至于具體的情況他不便于透露。
□問案1
季承“露家底”
遺產到底有多少
2009年7月11日,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去世,2010年4月,季羨林的骨灰安葬于山東臨清老家。然而,在這位國學大師入土為安之后,他的遺產糾紛卻浮出了水面。
眾所周知,季羨林先生生前酷愛收藏,但他所收藏的書籍、字畫等遺產到底有多少又價值多少?對于這些問題,季羨林的獨子季承給出了答案。
談起父親的遺產,季承稱,根據(jù)他個人的統(tǒng)計,父親的主要遺產為明清字畫、古代書籍、佛像、玉石等。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場價值計算,這些遺產價值至少達到數(shù)億元。
據(jù)季承介紹,季羨林先生的遺產目前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古書和字畫為主。目前暫時保存在山東臨清的季羨林紀念館和陜西西安的季羨林國學院。單純從數(shù)量上來講,這兩部分遺物的數(shù)量,要超過目前暫被北京大學保管的字畫數(shù)量。季承講,在紀念館和國學院的藏品的所有權,是屬于他本人以及外甥的,這些藏品目前只是暫時寄存在兩處進行展覽而并非捐贈。
季羨林先生遺產的第三部分,是2011年11月12日中國嘉德2011秋季拍賣會上“季羨林先生藏書專場”的藏書,書籍數(shù)量多達165種、數(shù)千冊。
第四部分則是目前暫時保存在北京大學的字畫。按照季承起訴書中的內容來看,季承起訴要求法院判令北大原物返還季羨林先生的文物、字畫共577件。季承講,雖然北大保管的這些文物數(shù)量不多,但卻是季羨林先生最寶貴的藏品。這其中包括季羨林先生生前最愛的蘇東坡的《御書頌》在內的38類文物。北大保管的這部分價值在1億元左右。
□問案2
父子不相見
緣何長達13年
眾所周知,季承與父親季羨林先生曾有13年不見之事,但為何季承在父親臨終前一年與其冰釋前嫌,而且現(xiàn)如今站出來向北大索要父親的珍貴遺物?
季羨林先生第一任秘書的兒子李小軍,曾與季羨林先生交往甚密,他向記者講述了他所看到的、聽父親講到的季羨林父子糾葛的來龍去脈。
據(jù)李小軍說,他聽父親講,季羨林先生在1929年,與彭德華結為夫妻,但是兩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
1935年,季承出生,原名季延宗,季承之上還有一個姐姐季婉如。李小軍回憶說,季承出生時,季羨林先生正好人在德國,這一走就是11年。待回家時,見到季承猶如陌生人,季羨林先生進屋后,摸了摸季承的腦袋,隨即趕緊去洗了手。這就能很好地說明,當時季羨林先生和季承之間的父子感情極為淡薄。季承自小很少得到父親的教誨,父子關系一向冷淡,1994年年底父親中斷和他的來往。
從1995年起,季羨林先生和季承之間的矛盾激化并最終決裂。父子倆13年不曾相見。據(jù)李小軍稱,這其實只是表面現(xiàn)象。因為在此期間,季羨林先生身邊的一些人,為兩人的相見設置了厚厚的屏障,使得父子間的隔閡和誤解變得極為嚴重。
李小軍說,在這段期間,季承心中一直掛念季羨林先生,想見卻不能去見父親,他做好山東家鄉(xiāng)菜或者買上很多東西,委托李小軍交給父親。尤其是2002年,季羨林先生住進301醫(yī)院后,由于當時秘書的阻撓,季承想要見到父親幾乎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事情到了2008年有了轉機,由于季羨林先生寫信給總理求助,要求更換秘書,楊銳被撤換。在新老交接的空當內,季承得以與97歲的父親相見,并一直陪在父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