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袁峰) 昨日,有消息稱,信誠人壽外方股東保誠集團再次傳出欲出售部分股權變現。對此消息,信誠人壽企業(yè)傳訊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這個消息并不確實,保誠集團并沒有表達出售股權的意愿。該負責人還透露,公司也剛剛獲得中國保監(jiān)會批準,中信集團和保誠集團將再度向信誠人壽增資1.35億(工商變更手續(xù)正在進行中),市場傳言無疑不攻自破。
經濟好轉保誠無須套現
早在今年初,保誠集團已傳出要脫手信誠人壽的股權的消息。業(yè)內人士指出,主要原因仍在于保誠集團去年以來陷入金融危機,業(yè)績由盈轉虧,因此急需現金扭轉不利的集團業(yè)務。保誠集團去年凈虧損3.96億英鎊。6月19日,保誠已將臺灣地區(qū)的壽險事業(yè)轉移給臺灣一家人壽保險公司,這一舉動引發(fā)了市場對保誠集團是否會繼續(xù)出售信誠人壽股權的種種猜測,人員大幅流失的消息也甚囂塵上。
但是,這一現象由于全球經濟的好轉似乎得到緩解。根據記者獲悉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保誠集團業(yè)務利潤率大幅提高,稅前利潤達到6.9億英鎊,同比增長25%。目前公司的資本盈余已經達到30億英鎊,其262%的償付能力在行業(yè)居領先地位。
業(yè)內人士指出,目前信誠人壽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也是保誠集團不會短時間“割愛”的重要原因。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該公司實現新單年繳化保費10億元,位居26家合資外資壽險公司中的第2位。今年上半年,在整個外資/合資壽險行業(yè)業(yè)績大幅下滑(-11%)的情況下,信誠的保費收入仍然實現穩(wěn)健的正增長,達到近20億元。
外資保險掀起“增資潮”
在金融危機影響下,許多外資公司的外方股東都出現經營困難,甚至傳出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外資公司“中資化”現象也開始出現。如光大永明為謀求視同中資保險公司的發(fā)展空間,股權比例將發(fā)生變化,人壽中外股東的比例由原先的50%:50%變更為光大集團可控股權為80%,而永明金融將繼續(xù)擁有20%的股權。
但是,一些發(fā)展較好的外資保險公司卻掀起了“增資潮”。除了信誠人壽獲得雙方增資的機會,因專攻保險中介渠道特立獨行的中英人壽日前宣布,雙方股東英國英杰華集團和中糧集團將再次增加注冊資本金,增資后該金額將達到18.66億元。據悉,這已是雙方股東的第四次集體增資,顯露出外方股東對中國保險市場前景看好的決心。
此外,中德安聯人壽注冊資本從14億元增至20億元;金盛人壽從9.05億元增至12.05億元;愛和誼財產保險從2億元增至2.6億元。加上此前的中意人壽由19億元增至27億元;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公司由2億元增至3億元等,外資保險在中國頻頻掀起增資潮。關于增資的原因,多家外資保險公司的高管向記者表示,增資是出于“進一步拓展中國業(yè)務的需要”,短時間的經營困難并不代表退出,保險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行業(yè),因此不會輕言放棄。
信誠人壽
成立于2000年10月13日的信誠人壽,總部設在廣州。公司由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和英國保誠集團共同發(fā)起創(chuàng)建,是中國第一家中英合資人壽保險公司。公司目前的注冊資本為19.8億元人民幣。盡管到目前為止公司尚沒有贏利,但從去年的業(yè)務發(fā)展勢頭看,業(yè)務質量和數量都有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