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橙網-重慶時報
發(fā)布時間:2013年06月21日
饒先生父親的1952年的“愛國有獎定期儲存存單”正面
渝北區(qū),饒先生想知道這張1952年的“愛國有獎定期儲存存單”現在的價值
昨天家住渝北區(qū)的饒先生給時報通66099999打來電話說,他有一張1952年中國人民銀行川東分行的“愛國有獎定期儲蓄存單”,存單上的金額是一萬元。他不知道這樣的存單現在還有沒有價值,能不能取呢?
記者 李潔 攝影 張琰
父親去世
家人在床邊找到這張存單
饒先生今年60歲,酉陽人,現住在渝北區(qū)回興,昨天見面后,他小心翼翼地從包里拿出了一張如智能手機般大小的紙,戴上老花眼鏡,又仔細看了一遍。
“就是這個,是我父親留下的。”饒先生手上的那張存單有些發(fā)黃破舊,用了好幾條透明膠帶粘貼起來。單子上面的花紋和字樣都是紫色的,用的繁體字,第一眼給人的感覺就是它的年代感。
饒先生說,3年多前父親過世了,當時家人無意間在老人的床邊找到了這張存單,還有些吃驚,因為之前從來沒有聽父親提起過。
1952年發(fā)行
印有“開獎”和“還本”日期
這張存單,全稱叫“中國人民銀行川東分行愛國有獎定期儲蓄存單第四期第二組”,編號為038793,金額是人民幣“1萬元”。由于有殘缺,這張存單上的一些日期已經看不太清楚。
記者在網絡上搜索了一番,在一家收藏網站上,找到了一張跟饒先生那張存單一模一樣的存單,只是編號不同而已,有8成新。對比來看,饒先生存單上印的日期,一個是“開獎”日期:1952年3月10日;還有一個是“還本”日期:1952年5月31日。
“我是看到單子上面的金額寫著1萬元,不曉得現在還能不能兌換?我到哪里去找那個川東分行?”饒先生很疑惑。
兌換不太可能
有一定收藏價值
很多收藏的網站上,其實可以找到類似的儲蓄存單,統(tǒng)稱為舊幣存單,發(fā)行年代大約都是上世紀50年代,有四川、廣西、廣東等不同地區(qū)。跟饒先生一模一樣的一張存單,網上現在的交易價格是10元左右,而且要求保存完整。
所謂舊幣存單,是指1949年至1955年發(fā)行的存單,是第一套人民幣使用時的存單。
據我市一家金融機構專業(yè)人士介紹,既然是定期存單,那就是有時間限制的,饒先生那張1952年發(fā)行的存單,現在兌換是不太可能了。單子上“一萬元”的面額,是舊幣面額,在當時就相當于“一元”。不過這張存單還是具有一定收藏價值的,而且年代也較久遠了,可以作為一段歷史的見證。
來聽聽舊幣存單的那些故事
饒先生的這張存單,現在看來經濟價值并不太高,沒辦法為父親兌換出當年的“一元”錢。可是在上世紀50年代,一元是筆小數目嗎?可以買到些什么東西呢?
當年的一元到底值多少
根據《廣州地方志物價志》,上世紀50年代普通工人月收入只有二三十元,100元可以買800斤大米、135斤豬肉、130斤花生油、400斤鹽。也就是說,當時的一元至少能買到8斤大米。
貴州省錢幣學會80多歲的老顧問劉必權老人,以前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曾提到,舊幣存單是在第二套人民幣發(fā)行前,由中國人民銀行賣出的一種定額存單,當時中央銀行為了方便老百姓存款,采取了向社會發(fā)放定額存單的方式,老百姓直接用錢就可以買到存單,面額有一萬、五萬、十萬、五十萬、一百萬不等。
劉必權說,由于受解放前連續(xù)多年通貨膨脹遺留的影響,在1955年第二套人民幣發(fā)行之前的人民幣和存單面額都較大。在1955年國家發(fā)行第二套人民幣時,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這批定額存單收回,當時曾向社會發(fā)布了通告,通知老百姓將手中的定額存單等價兌換掉。當時規(guī)定的兌換標準是一萬元可以兌換一塊錢,可能當時發(fā)布通告的期限較短,有些老百姓錯過了兌換時間。
“愛國有獎定期儲蓄存單”
什么是“愛國有獎定期儲蓄”,我們沒有找到答案,但是查詢到浙江衢州曾有“農村愛國生產有獎儲蓄”的記載該儲蓄于1951年10月12日在衢屬各縣銀行同時開辦。存款分整戶2元、半戶1元兩種,存期為3個月,收儲滿1萬整戶時開獎一次。設頭獎一個(獎金150元),二獎2個(獎金各50元),三獎10個(獎金各10元),四獎100個(獎金各1元)。因為當時衢州農村比較貧困,農金干部人數不多,往往不能及時完成收儲任務。共辦了七期,于1952年8月17日第七期開獎后停辦。
業(yè)內人士說,“愛國生產有獎存單”與普通儲蓄存單不同,它是指把利息變成獎金,設立獎金等級。如果沒有對上中獎號碼,利息就直接上交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