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海巖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22日在北京出席中國金融論壇時表示,雖然國際上流行貨幣政策單一目標僅盯通貨膨脹,但中國貨幣政策始終堅持盯準四個目標,即低通貨膨脹、經濟增長、保持較高就業(yè)和國際收支大體平衡。而對于貨幣政策工具,中國尤為關注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并把存貸款利差也作為調控工具之一。
作為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以往在公開演講中總是避開令市場敏感的貨幣政策而“言他”,過去四五年他曾在演講中從房地產市場發(fā)展、物業(yè)稅改革談到碳排放和碳捕獲技術,令聽者大呼跑題。而此次,周在中國金融論壇上首次系統闡述了中國貨幣政策的基本思路。
經濟正處改革轉軌階段
周小川解釋稱,貨幣政策盯準多目標,是因為中國經濟處于改革轉軌階段,貨幣政策的運作和傳導機制與發(fā)達國家不一樣,而且在制定貨幣政策時都會考慮資源價格、能源價格、住房、公共交通等給予支持,“如果只考慮通貨膨脹論的話,會抵制這些改革。”因此當前中國采用“四大目標綜合平衡”比較合適,對克服金融危機也是有用的,當然未來還會不斷演變,需進一步研究。
另外,周小川又特別指出,希望中央銀行干預資本市場是不現實的,貨幣政策只能起到在泡沫破裂之后盡量減輕痛苦的作用。至于貨幣政策工具,他表示,盡避國外很多中央銀行希望貨幣政策工具盡量簡化,主要集中在利率上,但對于中國來說,由于外部條件的復雜和公眾理性預期難以充分實現,中國央行當前仍要用多種工具進行貨幣政策調控。
存款準備金息差助調控
“中國貨幣政策的『工具箱』中,工具要比其他國家多一些”。周小川說,國際上認為存款準備金應該廢棄,但中國還強調使用存款準備金這一工具,主要因為國際收支不平衡、外匯占款及對沖的現實。
周小川還表示,中國將利差作為一項政策工具,要進行一定調控。因為當前利差仍是中國銀行業(yè)主要贏利渠道,銀行需要防范風險。對銀行的調控不僅看資本充足率,還要看流動性比例和杠桿率。
而一些貨幣政策工具,現在不用亦不必急于廢除。“放在工具箱里,平常擦一擦,打點油,不要讓它在用的時候不好用,保留關鍵時刻還可以用。”
中信證券分析師唐昕禹向本報分析,從周小川對貨幣政策目標及工具的解讀看,明年中國貨幣政策或會重使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工具來調控。
渣打:料貨幣升值信號
對此,渣打銀行高級策略師David Mann指,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一個關鍵途徑是本幣升值,周小川的講話“可能被視作政策最終出現一些改變之前的信號。”而昨日12個月期無本金交割人民幣遠期外匯合約也創(chuàng)下1年來最大漲幅,曾升0.6%,報6.6575元,暗示人民幣一年后將較當前升值2.6%。
建行:乃市場反應過敏
但建設銀行分析師趙慶明認為,市場對周小川的講話做出了過度的反應,因為人民幣升值不是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的主要途徑。人民幣自2005年來升值21%,但貿易順差并沒有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