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四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
來源:中國贛州網(wǎng)-贛南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5年07月24日
近日,記者從相關(guān)部門了解到,贛州市第四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共有9大類別33個項目。其中民間文學(2項):贛南圍屋故事(龍南)、石城通天寨傳說;傳統(tǒng)音樂(2項):會昌漢調(diào)、上猶山歌;傳統(tǒng)舞蹈(2項):會昌畬族擺字龍、贛縣五云柚子燈;曲藝(1項):上猶寺下周屋車馬燈;傳統(tǒng)戲?。?項):贛縣木偶戲、于都半班戲;傳統(tǒng)醫(yī)藥(1項):會昌客家藥艾灸;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1項):崇義石塘武獅;傳統(tǒng)技藝(14項):崇義“九層皮”制作技藝、石城橫江重紙制作技藝、寧都長勝陶器制作工藝、寧都固厚黃糍制作技藝、寧都宗釋紙扎技藝、上猶東坑手工造紙工藝、瑞金客家祠堂營造技藝、贛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藝、于都土法榨油技藝、于都草鞋制作技藝、會昌灰水米粿制作技藝、信豐虎山勾筒制作技藝、信豐小河客家錫壺制作工藝、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民俗(8項):安遠客家粄食習俗、會昌客家接譜習俗、于都中石民俗、上猶梅嶺溫氏花燈習俗、寧都東山壩大布扛燈習俗、興國客家祭祖習俗、會昌搬海清習俗、尋烏客家迎故事習俗。
目前,我市已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市政府分別于2007年、2009年、2012年公布了三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現(xiàn)有國家級“非遺”10項(占全省70項的14.3%)、省級96項(占全省488項的19.7%)、市級165項、縣級55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