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贛州網-贛南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5年07月27日
|
||
|
||
|
||
|
||
|
□楊雪明 記者鐘李榮
7月13日,農歷五月二十八,定南縣老城鎮(zhèn)蓮塘古城舉辦民俗文化節(jié),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賞會游玩。
蓮塘古城是定南人民的鄉(xiāng)愁記憶,擁有豐富人文歷史資源,最初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在此設立蓮塘巡檢司,至1927年縣治遷往如今15公里之外的定南縣城,作為縣治,蓮塘古城歷經三個朝代歷時358年,是內地與嶺南交流的主要橋梁。
如今,老城鎮(zhèn)正大力挖掘傳統(tǒng)民俗文化,打造蓮塘古城特色旅游項目,以便讓更多的人了解客家文化,彰顯蓮塘魅力,使蓮塘古城名至實歸。
蓮塘古城覓鄉(xiāng)愁
記者日前從老城鎮(zhèn)政府驅車進蓮塘古城。在古城入口處,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十米來長的古橋。當?shù)卮髮W生村官周玲介紹說:“蓮塘古城全貌就像一艘搖曳在河里的船,當?shù)厝酥v究風水,為了這艘‘船’不漂走,在古城的一側山上修了一座風水塔,名叫‘巽塔’,以此牽住古城,這座橋就是‘繩子’。”
周玲是個土生土長的老城人。她告訴記者,小時候自己就和小伙伴在巽塔邊的空地上,繞著有400多年歷史的巽塔玩耍。這么多年過去,古城的邊上新建了不少房子,但核心的格局沒有改變,住的也大多是原住民。
寧靜、安詳,商業(yè)化氣息不重,是記者在古城的第一印象。“我們這里只有兩條街,商鋪集中,基本是本地沿街住戶開的。”周玲介紹,古城東西長約600米,南北長410米,全城原圍有圍墻,設三座城門,分別是東門迎陽門、南門豐阜門、西門寶成門。
記者從迎陽門進入古城。城門主體為城磚砌筑,門洞外側嵌石拱券,內側嵌石角柱,非??茖W精致。行走在古城上,穿梭于高墻青瓦,一番古韻撲面而來,明清時代的住宅風格依稀能夠在一些殘垣斷壁中尋找出來。
古橋、古廟、古井等古跡分布在古城各個角落。尋覓之中,記者來到了全鎮(zhèn)規(guī)模最大的廟壇——城隍廟,這是古城保存最好的一處建筑了。廟中遺留的各式香爐,訴說著當年繁盛的往事。關帝廟、孔廟等其他廟壇寺觀在城隍廟附近散落,遺址多有保留,未被居民占用。
“古城共有九條街道,把整個小鎮(zhèn)內的古院落連接成片,五口古井點綴其間,規(guī)劃布局非常合理。”當?shù)鼐用裰艹蓪懦穷H有研究,不無自豪地向記者比劃著小鎮(zhèn)的整個布局。
休閑旅游繪新妝
綠色、休閑,來古城過一過慢生活。古城承載著太多的歷史與鄉(xiāng)土記憶。每一處民居,背后都是一段動聽的歷史樂章。
蓮塘古城歷史遺存豐富,保護完好,城中居民生活清凈,來古城觀光的人逐漸增多。“蓮塘古城是遺落在民間的一位格格,而不是村姑。”老城鎮(zhèn)黨委書記劉婷婷說,“只有將古城保護與旅游發(fā)展相結合,古城才能真正找到一條因地制宜的發(fā)展之路。”
今年4月,老城鎮(zhèn)邀請了外地知名的規(guī)劃設計院,對蓮塘古城進行了詳細科學的規(guī)劃設計,以老城鎮(zhèn)老圩改造為抓手,提出了重建老城文化古城的設想,展示老城文化,彰顯蓮塘魅力。
為了讓古城更加“嬌艷”,老城鎮(zhèn)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逐步提升古城游的含金量。并主動對外招商,圍繞其特有的古城文化,打造郊野公園、生態(tài)農業(yè)旅游景區(qū),開展古城立面改造工作,為發(fā)展旅游產業(yè)打下基礎。
“民間的力量,是保護蓮塘古城的基礎,既能增加當?shù)芈糜问杖耄挚梢园压懦俏幕^續(xù)傳承下去,這樣的話,古城才是活的。” 劉婷婷說。
近兩年來,隨著游客逐漸增多,村民看到了古民居的價值,開始自發(fā)地保護自己的房子,期待著旅游業(yè)為當?shù)貛砀嗟男б?。前幾年,政府開始加強古城保護工作,由政府出資一部分,百姓出資一部分,對宅子進行了修繕,古城古民居因此得以妥善保存。7月13日,農歷五月二十八,是當?shù)爻勤蚶蠣斦Q慶之日,當?shù)孛耖g還在當天舉行了盛大的民俗文化節(jié),吸引了十里八鄉(xiāng)的群眾前來賞會游玩。
百年古城,風韻至今。劉婷婷說:“蓮塘古城旅游事業(yè)發(fā)展,得到了全鎮(zhèn)人民的熱情響應。目前,在基礎設施配套、特色產品打造,‘農家樂’‘民宿’建設等方面處于規(guī)劃實施階段,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并參與到古城的保護中來,共同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如今,古城人們只有一個愿望——請您多來古城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