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三级在线播放,天天干夜夜叉,日韩成人精品一区,午夜久久av,欧美3级在线,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欧美黑人╳╳ⅹ╳高潮猛交看

當前位置:首頁 >> >> >> >> 正文內容

指數型理財產品頻現最低收益率 投資者調侃瘦成閃電

來源:證券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5年08月04日

    近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披露率僅為10%上下
 
  ■本報記者 張 歆
 
  “雖然預期最高收益率很高,但實際兌付收益率都‘瘦成閃電’了”——投資者如此調侃收益率掛鉤滬深300指數的部分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由于A股市場6月底至7月初的非理性下跌,近日到期的多款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遭遇了按照收益率下限(或接近收益率下限)兌付的尷尬。此外,雖然目前多數結構型理財產品設定了保底收益率,但是該收益率水平往往不僅遠低于同期限的普通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甚至低于大額存單等低風險投資產品的收益率。
 
  掛鉤指數型理財
 
  收益率跌至下限
 
  今年上半年發(fā)行火爆的3個月至半年期結構性銀行理財產品,最近紛紛進入兌付期。對于收益率掛鉤指數類的理財產品而言,由于前段時間A股市場股指劇烈波動,跌幅超出了產品條款的觀察區(qū)間,不少產品不僅沒有實現預期最高收益,實際收益率甚至跌至合同約定收益率區(qū)間的下限。
 
  例如,南京銀行“聚鑫結構性1501期3”人民幣理財產品到期兌付公告顯示,該理財產品的本金投資于債券、貨幣市場金融工具等高流動性資產,以及符合監(jiān)管要求的債權類資產,“本金投資產生的預期收益的一部分,由我行通過與證券公司簽訂無本金交割的掛鉤類收益互換合約。該掛鉤類收益互換合約是指我行在‘中國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協議’下與我行授信的大型優(yōu)質證券公司簽署的掛鉤滬深300股票指數的收益互換合約”。在該理財產品到期日,若滬深300指數日終收盤價不高于該指數期初價格(理財產品投資收益起始日的收盤價)3%(觸碰條款),則理財產品到期日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若滬深300指數日終收盤價高于期初價格3%且不高于期初價格9.5%,理財產品到期日預期年化收益率在3%與9.5%之間;若滬深300指數日終收盤價高于期初價格9.5%,則理財產品到期日預期年化收益率為9.5%。
 
  由于截至到期日,滬深300指數區(qū)間漲幅為-12.57%,該理財產品的投資者獲得的年化收益率僅為3%。
 
  事實上,由于A股市場前段時間的非理性下跌,類似上述結構性理財產品,掛鉤指數型理財產品收益率遠低于最高預期收益率的情況明顯增加,僅南京銀行就有不止一款產品遭遇類似上述以最低預期收益率兌付的局面。原本在結構型理財產品領域長袖善舞的股份制銀行更是遭遇低收益率兌付的重災區(qū)。多家銀行類似交易結構的理財產品都出現了以預期最低收益率兌付或者以接近預期最低收益率兌付的情況。其中更有銀行出現了1個月內近30款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率未達最高預期的情況。
 
  此外,由于監(jiān)管部門調整了部分交易規(guī)則以及市場變化等原因,導致了一些結構性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的情況出現。某股份制銀行公告稱,一款投資于某資管計劃優(yōu)先級份額的理財產品,原到期日為2016年5月21日,“按照相關合同約定,由于投資市場變化,為保護投資者利益,按照相關合同約定該資產管理計劃已滿足提前終止條件。經委托人同意,資產管理計劃提前終止,故理財產品也將提前終止,提前終止日為2015年8月4日”。
 
  銀行“屏蔽”
 
  到期收益率信息
 
  或許是鑒于結構型理財產品業(yè)績的不理想,銀行對于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信息的披露也愈發(fā)“吝嗇”起來。
 
  普益財富監(jiān)測數據顯示,7月25日至7月31日,有1340款銀行理財產品到期,但僅有129款產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這種現象并非偶然,此前一周,有1447款產品到期,也僅有157款產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也就是說,近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披露率僅為10%上下。而從普益財富統計的今年二季度數據來看,二季度到期銀行理財產品共計19115款,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產品有11852款,披露產品占比超過了62%。
 
  不過,即使是在披露運行信息率比較高的今年二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仍舊是“不能說的秘密”。
 
  《證券日報》記者同時注意到,在銀行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中,有關產品投向等運行信息的披露最為缺乏。在普益財富公布的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報告(2015年二季度)中,276家參與測評的銀行中,至少230家銀行的運行信息得分為零。
 
  “結構性理財產品到期信息披露率相當低,其原因在于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率波動較大,很多產品不能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進而引起投資者和市場關注,銀行索性對到期收益率信息封閉起來不做公布”,銀行業(yè)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方面反而是小銀行做得好一些”。記者查閱歷史數據也發(fā)現,從此前披露到期信息的理財產品來看,結構性產品最高預期收益率的達標率確實遠低于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達標率。
 
  此外,部分銀行對于普通理財產品和結構性理財產品采取了區(qū)別的信息披露方式,前者的兌付收益率信息比較公開透明,而后者則需要使用持有該理財產品的賬戶進行登陸和查詢,其余投資者是不能查閱的。事實上,后一種信息披露方式此前更多的是被信托公司所采用,而最初的觸發(fā)事件則是由于信托產品面臨不能按時足額兌付的風險。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

[版權與免責聲明]

熱門新聞

  • 還沒有任何內容!

專題推薦

為加強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的監(jiān)督管理,促進網絡借貸行業(yè)健康發(fā)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國銀監(jiān)會、工業(yè)…[詳情]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本站聲明 | 聯系方式 | 征稿啟事 | 評論須知 | 站點地圖 | 會員登錄
主辦:贛金共贏(贛州)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szjl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贛金資訊 版權所有.
請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將瀏覽器設置為兼容模式瀏覽本網站
贛ICP備18016875號-1 贛公網安備36070202000326號 技術支持:紅浩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