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激活社會正能量
來源:中國贛州網-贛南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6年05月18日
近日,會昌縣6000余名黨員干部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來到田間地頭開展每月志愿服務活動,清溝排水、修整田埂……一個個“紅馬甲”成為活躍在該縣城鄉(xiāng)的一道靚麗風景。
近年來,會昌縣不斷創(chuàng)新文明創(chuàng)建載體,創(chuàng)造性地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推動崇德向善,激活向上向善正能量,凝聚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動力。
志愿者隊伍活躍城鄉(xiāng)
既有活潑歡快的腰鼓表演,又有老人們喜愛的采茶戲,近日,在會昌縣光榮敬老院,該縣老干局、地稅局的志愿者聯(lián)合該縣老年大學的演員,給老人們獻上了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此外,志愿者們還為老人們準備了水果、牛奶、蛋糕等食品。“我們是既飽了眼福又享了口福啊。”唐來娣老人一邊觀看演出,一邊樂呵呵地對筆者說。
為推動志愿服務工作全面深入開展,拓寬志愿服務領域,濃厚志愿服務活動氛圍,會昌縣全面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開展會昌縣黨員干部每月公益活動,該縣四套班子領導帶頭參加黨員干部每月公益活動。目前,該縣登記在冊的黨員干部志愿者有2萬余名。
會昌縣從完善管理機制入手,將黨員干部志愿服務工作納入基層黨委、政府目標管理考評,納入縣鄉(xiāng)換屆重要考核指標,實行每月、每季通報制度。該縣領導每月帶頭參與,并要求各鄉(xiāng)鎮(zhèn)、各單位對本單位黨員干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情況進行考核,推進黨員干部志愿服務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開展。隨著黨員干部志愿服務活動的深入開展,內容也不斷豐富,圍繞群眾需求設計“菜單”,該縣推出了扶助社會貧困學子、關愛留守兒童、義務家政、應急搶險、農技服務、法律服務、文明勸導等20余項志愿服務項目。
“服務網”溫暖群眾心
日前,會昌縣小密鄉(xiāng)蓮塘村義工協(xié)會正式揭牌。村級義工協(xié)會,是該縣探索建立扎根基層志愿服務隊伍的一個新舉措,通過義工協(xié)會引導村民開展愛心助學、敬老助殘、鄉(xiāng)村建設等志愿服務活動。
據了解,會昌縣各單位、各鄉(xiāng)鎮(zhèn)成立了志愿協(xié)會分會,在各鄉(xiāng)鎮(zhèn)分別成立1個以上村級志愿服務組織試點,一張覆蓋縣、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村)的三級志愿服務組織網絡已經建立。該縣還梳理了400戶困難群眾名單,縣直各單位在鄉(xiāng)鎮(zhèn)扶貧掛點的同時,在縣城周邊對接困難群眾,常年開展志愿服務。該縣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的同時,也帶動了許許多多普通群眾共同參與。
目前,會昌縣有39個文明單位與14個縣城社區(qū)(居委會)簽訂了結對開展志愿服務幫扶協(xié)議,在該縣19個鄉(xiāng)(鎮(zhèn))試點建立19個村級(社區(qū))志愿服務者協(xié)會,由熱心村民組成志愿服務隊為留守老人、生活困難的村民等提供訂制服務。
身邊榜樣引領新風尚
捧著紅彤彤的“最美會昌人”證書,環(huán)衛(wèi)所公廁保潔員羅勝有的臉上透著自豪。在今年舉行的會昌縣第二屆縣勞動模范、道德模范暨2015年度“最美會昌人”現(xiàn)場交流活動上,該縣將評選出的30名最美人物請到公眾面前,分享他們的感人故事。“上臺領獎、上榜,對我們老百姓來講是莫大的鼓勵。一人得獎,全家光榮!”羅勝有說。
會昌縣把道德模范、“會昌好人”評選工作作為推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抓手,常態(tài)化評選好人,培樹先進典型。該縣每月評選10名“會昌好人”,每年評選10名“最美會昌人”,每2年一屆評選10名道德模范。僅去年一年,該縣就挖掘出280多個身邊好人事跡,評選出“會昌好人”100人。
100人就是100面旗幟,會昌縣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加強宣傳,讓身邊榜樣傳播文明理念,引導人們崇德向善,加速形成知榮辱、講禮儀,講道德、比奉獻的社會風尚。前不久,在該縣人民醫(yī)院心內科,一位76歲的高齡患者,入院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重度貧血、貧血性心臟病,急需輸血,可患者多位家屬均不合適獻血,緊急時刻,54歲的護士長劉蓮秀主動為患者獻血,在劉蓮秀的帶動下,許多醫(yī)護人員也積極加入到獻血行列,使患者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