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贛州網(wǎng)-贛南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6年08月24日
|
||
|
||
|
□朱海鵬 劉德周 記者吳書梅 文/圖
每天清晨,80歲的周文榮吃過早飯后,帶上一小盒飯菜,拄著手杖從家里步行兩公里,到達會昌縣漢仙巖景區(qū)門口,再攀爬過景區(qū)狹窄的巖洞和陡峭的石梯,便來到山腰上的“仙人弈樂”景點。挑水、燒水、擺放桌凳、清洗茶具,待一切準備就緒后,周文榮泡上一壺茶,打開老人視頻機,一邊喝茶一邊聽戲,等待第一批游客前來歇腳、免費喝茶。
漢仙巖風(fēng)景區(qū),坐落在贛、閩、粵三省交界處,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有“江南小蓬萊”之美譽,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吸引著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周文榮老人23年在景區(qū)山腰為游客免費沖泡茶水的事跡,在當(dāng)?shù)匾褌鳛榧言挕?/p>
周文榮是會昌縣筠門嶺鎮(zhèn)羊角村村民,家住漢仙巖山腳下,從小就熱愛家鄉(xiāng)的這片山水。1993年,漢仙巖景區(qū)旅游興起之時,來往游客漸多,但景區(qū)內(nèi)缺乏一個供游客休憩喝茶的地方。經(jīng)過商議,年過半百的周文榮和當(dāng)?shù)卮迕裣露Q心修建一個“茶亭”。他們選中了一處巨石蓋頂?shù)奶烊皇?,但石窟被泥沙和亂石堆砌。周文榮和村民們投工投勞,清理泥沙亂石,平整地面,同時捐款購買水泥,把一袋一袋水泥從山腳扛上山,鋪設(shè)成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平地,設(shè)立茶攤,免費為游客提供茶水。為了解決水源問題,周文榮和村民又在“茶亭”不遠處開挖了一口水井。
這里是周文榮鐘愛的地方。他在山上栽種了20多棵茶樹,每年親手制作一些手工茶,免費提供給游客品嘗。有時候,周文榮還會給游客講上一段漢鐘離和韓湘子在漢仙巖下棋的傳說,讓更多人體會漢仙巖的魅力。
如今,周文榮每天都會上山熱情地招待游客。每逢旅游旺季,他一天內(nèi)要接待游客好幾百人次,燒水泡茶,忙得不亦樂乎。有時他寧愿自己不吃午飯,也要讓來此歇腳的游客喝上醇香的茶水。即使逢年過節(jié),他也要等到山上的游客散去之后再回家和家人吃團圓飯。寒來暑往,盡管忙碌一天后身體疲憊不堪,但每當(dāng)看到素不相識的游客真誠地向自己道謝時,周文榮心里感到無比滿足和快樂。他說,兒女們都很孝順,非常支持自己的事業(yè)。
23年光陰飛逝,從家里到景點,他往返的路程累計超過了3萬公里。他挑水使用的扁擔(dān)換了一根又一根,水桶換了一個又一個,燒水壺也不知用壞了多少把。長年累月的勞累,周文榮腿部患了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腿腳不像以前那么利索了。有一次,他昏倒在回家途中,摔傷了手臂,醒來后拄著手杖走一段歇一段,平時回家半小時的路程,他走了一個半小時,天黑才到家。第二天,家人勸他在家休養(yǎng),但他惦記著游客,又急匆匆地爬上山,繼續(xù)打理他的茶攤。周文榮說,只要自己能動,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從那次摔傷之后,細心的周文榮會在包里準備些治療跌打損傷的藥,以備游客不小心磕碰受傷時可以應(yīng)急。
近日,來自安徽淮北市的胡先生到漢仙巖游玩,喝上了老人親手沖泡的茶水。得知老人免費為游客提供茶水23年,既驚訝又感動,他豎起大拇指對老人的善舉贊嘆不已,并在微信朋友圈發(fā)表感言:“漢仙巖的風(fēng)景鬼斧神工,景區(qū)80歲老人家免費為游客沖泡茶水的義舉更令人感動。景美茶更香。向老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