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方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0年01月22日
天津金融街往事
天津最早的錢局開辦于清朝的乾隆年間,在現(xiàn)今的古文化街一帶。1902年直隸總督袁世凱在天津創(chuàng)辦中國第二家官辦金融機構(gòu)——天津官銀號,成為天津第一家新式銀行。
英國匯豐銀行是當時在中國實力最強的銀行,也是第一家來到天津的外資銀行
如今的建筑
舊時天津錢莊有東街莊和西街莊之分。東街莊指的宮南、宮北一帶的錢莊,位于天津舊城之東;西街莊即估依街鍋店街一帶的錢莊,是天津最早的金融集中區(qū)。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之后天津的金融去轉(zhuǎn)移到中街,也就是今天的解放路一帶。20世紀30年代,這條街曾經(jīng)以位居全國第二的龐大的資金流量,聞名于世,所以又被形象的稱作是天津的“華爾街”。
說起這條街的歷史,就不能不提天津的租界史,1860年,中英、中法簽訂了《北京條約》天津被迫開埠通商,英國,法國和美國率先在天津劃定租界,解放路所在的紫竹林一帶,就是天津首先被劃為租界的地方,隨后德國,日本,俄國,意大利,比利時和當時的奧匈帝國接踵而至,天津的海河沿岸便成為9個租界地。
解放北路是當時的天津的經(jīng)濟政治中心,大道兩側(cè),領事館,公部局錯落有致,國際各大銀行匯聚云集,俱樂部,郵局應有盡有。
英國匯豐銀行是當時在中國實力最強的銀行,也是第一家來到天津的外資銀行,匯豐在天津開設分行之后,借助地理之便,與當時的清政府關系日益密切起來。
從1880年到1927年,匯豐銀行天津分行一共借給清政府款項多達48筆,借出白銀3.38億兩,取得了鹽業(yè)與海關兩大稅源的總管權。當時的匯豐掌管著天津的國際匯兌業(yè)務,天津每天的外匯牌價都是以匯豐銀行掛牌為準。
金城銀行,鹽業(yè)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是當時享譽全國的中資銀行,金融輻射功能遍及長江以北,所以又被稱為“北四行”。這四家銀行中,除大陸銀行外,其余三家銀行的總行都設在天津,其中的金城銀行是“北四行”的重要支柱。
卞白眉是中國自己的銀行家,他從美國留學歸國后擔任中國銀行經(jīng)理職務。那時正值中國政局的多事之秋,他以民族氣節(jié)為重,運用金融知識,首先開創(chuàng)了中國銀行自己的外匯業(yè)務他倡導農(nóng)村貸款,支持民族工業(yè),被同業(yè)尊推為天津金融工會會長,他的工作日記《卞白眉日記》流傳至今,仍然為同行津津樂道。卞白眉在任天津中國銀行經(jīng)理期間,曾經(jīng)兩次成功地平息了擠兌風潮。第一次是1921年11月16日,說起風潮的緣起應該來自北京,是由于北洋政府借墊的軍餉和公債基金陸續(xù)到期所引發(fā)的,天津中國銀行當時一天的兌現(xiàn)量高達160多萬兩,卞白眉果斷采取應急措施,只用了十天的時間,就平息了風潮.為天津中國銀行贏得了聲譽。
建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成果,為保護這些建筑,天津的解放北路從1996年開始,就被國家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是天津市最早受到保護的建筑風貌區(qū)域.精美的建筑在歲月的變遷中,已顯得滄桑,而它的內(nèi)涵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條堪稱西方建筑博覽的街道上,如今仍然繼承了最早的商業(yè),金融傳統(tǒng),集中了絕大部分中國商業(yè)銀行在天津的分支機構(gòu),這些金融機構(gòu)在這條百年老街上,續(xù)寫著新的輝煌,今天的老街活力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