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村 濃濃鄉(xiāng)愁
來源:中國贛州網(wǎng)-贛南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7年03月15日
|
石圍全貌。 |
|
|
土圍外景。 |
|
□李關(guān)平 葉紹君 文/圖
初春時節(jié),走進全南縣龍源壩鎮(zhèn)雅溪村,古樸的青石板,蒼翠的古樟樹,一群群嬉笑打鬧的孩子,這一幕場景撞擊著筆者內(nèi)心最脆弱的記憶——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回到天真爛漫的童年。
歷經(jīng)千年,雅溪風雨不動,如一位沉穩(wěn)的老者,安詳、恬靜,等待世人品讀。徜徉在雅溪的山澗溪畔、尋常阡陌,清新泥土的芬芳,夾雜著草木的芳香,沁人心脾。行走在村頭巷尾、屋檐墻根,觸手可及是歷史的脈搏,歲月的年輪。
在歷史的氤氳中,雅溪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雅溪圍屋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據(jù)全南地方志記載,雅溪圍屋是贛南客家圍屋的佼佼者,始建于清朝光緒年間,現(xiàn)存有石圍和土圍兩種,總占地面積1010平方米。
踏著青石板,行走在古木蒼翠間,石圍“小家碧玉”般隱然出現(xiàn)。石圍呈正方形,圍高12米,坐東朝西,依山傍水。排石條砌成的大門上方,“鳥革翚飛”四字,凸顯著雅溪人儒雅、質(zhì)樸的信仰,流傳百年,生生不息,流淌在雅溪人的血脈,培養(yǎng)、鍛造成文明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操守。
入內(nèi),3層門固如碉堡,4層圍屋均用磚木結(jié)構(gòu),外墻采用三合土與卵石夯筑而成,圍墻及碉樓上設(shè)有槍眼和瞭望孔。踏著木板樓梯,拾級而上,倚靠天井欄桿,凝望高遠的天空,傾聽歷史的回響,透過瞭望孔看山環(huán)水繞的村莊,烽煙散去,只有雞鳴犬吠,炊煙裊裊。
土圍是石圍的“姐妹”,在不遠處親切呼應(yīng)。土圍高3層,每層有17間房,圍長29.8米,寬20.2米,高10.4米,占地約800平方米,大門設(shè)兩層,有防火設(shè)備。門前拴馬樁、“例授進士陳學士造”、“光緒乙酉年冬月立”等字樣,清晰可辨。
石圍的右側(cè)是陳氏祠堂,高峻恢弘,風格古雅。宗祠有精美石雕、磚雕、木雕等建構(gòu),在門楣、廊柱、墻面,還雕刻粉繪著祖德、家訓。照壁上共96條、384字的《新贛南家訓》,包含著家國情懷、倫理孝悌等諸多方面,不僅成為雅溪人為人處世的準繩,也由此流傳成為贛南客家人耕讀傳家、守望相助的精神寫照。
與時俱進的雅溪人,跳出圍屋對接世界,既秉承賡續(xù)深厚的文化風貌,又發(fā)展現(xiàn)代旅游業(yè),依托石圍、土圍、祠堂、碑文、古樹、長廊,打造特色風情小鎮(zhèn),吃石磨豆腐宴,住農(nóng)家客棧,感悟圍屋文化,體驗農(nóng)家樂趣。雅溪,歷經(jīng)風雨洗禮的村莊,在現(xiàn)代文明中依然熠熠閃光。
最是那一抹鄉(xiāng)愁,是雅溪的一山一水、一磚一瓦、一低頭一回首,令人魂牽夢縈、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