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農(nóng)村賭博亂象——
來源:中國贛州網(wǎng)-贛南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7年04月06日
閑余時間,打打麻將、玩玩撲克,本無可厚非。但是,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部分農(nóng)村牌局卻從娛樂慢慢轉(zhuǎn)變成了聚賭,甚至有的一天玩下來,輸贏兩三千元,辛苦打工賺的錢,打了水漂,自己心里不舒服,也影響了家庭的和睦。
賭博漸成業(yè)余消遣方式
3月19日上午,贛州市蓉江新區(qū)潭東鎮(zhèn),臨近潭東鎮(zhèn)中心小學的一家超市門口,即便是陰雨天,依然在戶外支起了桌子,開始了牌局。周圍“看客”將兩張桌子圍住,時而還有支招的“高手”,能聽見幾聲爭執(zhí)。這種牌局在村子里不少,似乎已經(jīng)成了習慣。在國道對面的另一家超市內(nèi),參與“娛樂”的人正全身心投入“戰(zhàn)斗”,一張張十元、二十元甚至百元大鈔擺放在桌子上。
在南康區(qū)鏡壩鎮(zhèn),道路兩旁的村落中不時傳出一陣陣麻將聲。住在附近的村民陳超(化名)說,參與打牌者多為中年人,賭資大小不等,有的人一直泡在牌局上,甚至吃飯都不愿意起身離開。陳超對記者說,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牌局很多都不像以前那樣娛樂了,一場牌局打下來,輸贏千元以上很正常,演變成了賭博。這是對娛樂的一種扭曲,然而,村里還有很多人認為,要玩就要玩得刺激,小打小鬧的不想玩,大的賭注才有興趣。
“六合彩”險致家庭破裂
3月18日下午,家住瑞金市壬田鎮(zhèn)的賴春芳(化名)又來到了閨蜜的店中,逃避放貸人員的追債。今年年初,賴春芳的丈夫在一群朋友的蠱惑下,迷上了“六合彩”。開始,只是在“莊家”的建議下,購買了幾百元“六合彩”,初嘗甜頭后,賭資越來越大,每天都抱著手機“打馬”,期待可以一夜暴富。就這樣,先后輸了3萬多元,打工攢下的積蓄被輸個精光。事感不妙的賴春芳急忙勸丈夫遠離這種賭博行為。
可是,賴春芳的丈夫為了翻本,竟然向借貸公司借了近10萬元參賭,隨后又全部輸了。為了躲避債務(wù),她丈夫逃到了廣東,而身懷七個月身孕的賴春芳只能來到閨蜜的家中或店里躲避追債。賴春芳說,這幾年來,在農(nóng)村參與“六合彩”賭博的人群不算少,以年輕人居多,就她了解的情況來說,因為迷戀賭博導(dǎo)致家庭破裂的也不少。目前,她準備將娘家的一套房屋賣了,用于償還債務(wù),希望在她孩子出生前,能夠有一個完整的家。
網(wǎng)絡(luò)賭博滲入農(nóng)村
“已經(jīng)開好房間了,還有一個人什么時候能進來?”家住章貢區(qū)水東鎮(zhèn)的小伙劉能(化名)是一名大貨車司機,平常不出車的時候,便抱著手機玩一款“贛州沖關(guān)”手機麻將游戲。起初,家人還以為他只是玩手機游戲,便沒有在意,可是,劉能手機微信中頻繁交易的大金額轉(zhuǎn)賬引起了劉能妻子的懷疑。
在家人的逼問下,劉能道出了實情。原來,手機線上麻將只是一個幌子,他們微信群的一些人利用手機麻將的計算方式,在微信群中進行相應(yīng)比例的支付。劉能說,這種手機麻將其實就是賭博的行為,一般情況下一天的輸贏金額都在數(shù)千元,如果打得大的,還遠遠不止這個數(shù)字。自己僅玩了半個月左右,便輸了近2萬元。同時,由于線上游戲的隱蔽性,不少年輕人足不出戶便可以邀人在線上酣戰(zhàn),相對于中老年人在牌桌上賭博的行為,這種形式更容易使年輕人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