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單“生病”了嗎? 定期檢查保單“有病早防”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09年01月15日
■現場:投保前須做好保單規(guī)劃
主持人:張先生在好友劉先生的推薦下購買了保險,當張先生發(fā)生事故后,僅得到了很少一部分的賠付。張先生的家人就認為保險是騙人的,這是怎么回事呢?
專家點評:其實張先生的這種狀況并不是像他所說的那樣,保險在騙人,而是因為我們在購買保險的時候,就給我們的家庭保障計劃買下了隱患。由于在購買保單之前,沒有系統(tǒng)地考慮家庭的保障規(guī)劃,張先生購買的這份保單實際上已經是先天不足了,所以在發(fā)生事故后僅得到了小部分的賠償。
主持人:我們在購買保險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專家點評:很多老百姓在購買保險時會給自己的保險埋下“病根”,最常見的“病根”往往是以下幾個方面:
1.保障額度低,與家庭收入不相稱。保障額度是與收入能力相掛鉤的,同時也是與追求的生活品質相協(xié)調的。過低的保障額度就像兒時的衣服,成年的您又怎能拿來遮風擋雨呢。
2.購買保障種類的順序不合理。購買保險是要有順序的,這個順序是根據保障功能從強到弱順序排列的,違背了這個順序,錯把保險的分紅和儲蓄等附加功能當作能賺取大錢的工具,結果舍本逐末,積壓了大量的資金,往往得不到預期的回報不說,還使自己陷入了沒有高額保障的危險境地。
3.家庭成員買保險的先后順序不合理。父母對孩子全身心的愛有目共睹也是人之常情。但愛要懂方法,我們經常容易出現的錯誤就是給孩子買了保險,大人沒有買;或者孩子買了很多,大人卻很少;或者為孩子考慮養(yǎng)老,自己卻連醫(yī)療都沒有……凡此種種。正確的順序應該按照對家庭經濟的貢獻度分,經濟支柱必先保,其次再考慮家庭其他成員。遵循的原則是:先大人后孩子。
4.根據自己的偏好買保險就像孩子偏食。有些人偏愛某種保險就傾情購買,對其他看不上的品種毫不關心;殊不知,保險不能根據喜好來買,更不能“偏食”。每個種類都是解決人生的一方面問題,生老病死、子女教育等。要根據不同人生階段的狀況進行相應的比例分配,均衡營養(yǎng)。
5.套餐太多,沒有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合理設計。保險產品依據產品一般分為兩大類,單一功能型的和組合型;市場上很多營銷員推薦給客戶的往往是組合型的產品,這類產品對于營銷員來講更好解說,咱老百姓通過保險公司的宣傳單往往也更容易了解保障計劃;但是這類保險組合的缺點是組合的內容不一定符合咱們現有的狀況。
主持人:張先生的保單有哪些不合理之處?
專家點評:張先生在購買保單時就不是很謹慎,他的保險對象的先后順序,也就是家庭成員買保險的順序并不合理。他沒有做好家庭經濟支柱——自己的保障計劃,而是秉持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給自己的愛子購買了一份保險。所以,在自己遭遇到車禍時得不到保險公司的賠付。同時,由于自己遭遇了車禍無法工作,也影響了家庭正常的生活,所以,我們在選擇家庭保險規(guī)劃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讓自己的家庭保險計劃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