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香山三十六 江西唯獨此一座
來源:中國贛州網-贛南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8年05月03日
|
老鷹石:高山之巔一個大型飛來石似老鷹盤踞,如鬼斧神工雕刻而成。 |
□李春梅 鐘宏海 記者涂家福 文/圖
一說起香山,人們便會想到北京的香山紅葉。據史料記載,香山之名來自佛教經典,其地位僅次于雪山(須彌山),全國有香山三十六座,香山寺三十六所,江西省唯有信豐香山名列其中,為區(qū)別于別處香山,人稱江西香山或信豐香山。當?shù)匾灿忻裰{:“全國香山三十六,江西唯獨此一座。”
信豐香山位于該縣安西鎮(zhèn)、小江鎮(zhèn)、虎山鄉(xiāng)三個鄉(xiāng)鎮(zhèn)的交界處,因其山頂像倒立的香爐而得名,是一座以石英砂巖為主,同時兼具丹霞地貌的地質公園,地質遺跡極具特色,地學旅游資源豐富。2018年1月,經江西省政府核準,信豐香山地質公園獲得省級地質公園建設資格,是贛州市第三個獲得該殊榮的地質公園。
北京香山有紅葉,信豐香山有紅花。每到農歷三、四月,信豐香山高山野杜鵑競相怒放,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野生杜鵑花一簇簇、一團團、一片片、一叢叢,紅的如火、紫的像霞,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如詩如畫、美不勝收,吸引了眾多游人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游玩拍攝。
信豐香山自然風光天工造化,神奇異常。清康熙五十八年《信豐縣志》載:香山,在縣南八十里,峰九十有九、小溪十八、產異藥,有鷹石、三天門、綿香石、蠟燭石、龍湫諸勝。明代詩贊有“香山十景”:五子扶櫬、鷹立山頂、觀音坐禪、求子中窩、石兔望月、羽士進章、石窟龍?zhí)?、仙人三洞、矗天蠟燭、龍頭天香。這些景觀,只要到達山頂,便一覽無余。
目前,信豐縣投入2億多元,正緊鑼密鼓對香山地質公園進行打造。地質公園分為香山和三宮山兩個景區(qū),面積38.6平方公里。景區(qū)還是畬民的聚居區(qū),為此地質公園將主要凸顯佛教文化、客家文化、畬族文化。建成后,香山風光將與安西贛南特色臍橙小鎮(zhèn)百里臍橙帶、杜鵑花海、萬畝楓林、濕地竹海等景點相互輝映。
從史料可看出,每座香山都有一座香山寺,信豐香山也不例外。據《馬祖道一與贛南客家佛教》記載:始建于隋朝的香山寺是贛南歷史上有名的佛教禪寺,是贛南客家佛教的肇始,古代名士紛紛前往香山和香山寺探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 “云山留我宿,枯淡亦逍遙。焰細燈明滅,寒深月寂寥。游無嫌屢日,話不禁通宵。何計常來此,隨緣乞一瓢。”明代太學黃九洛《宿香山寺》只是代表作之一。
信豐香山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明成化己丑年(1469年)縣尹何讓、康熙三年(1664年)知縣楊宗昌、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縣游德珠幾度修建香山寺。明狀元倫文敘、羅洪先;進士董天錫、羅欽順、廖莊、龍霖、湯顯祖;名士俞琳、黃戴玄、黃文汾、俞雍、俞嘉哲等文人墨客先后為香山作贊,留傳了許多千古佳句?!囤M州府志》記載:“淡月,乾隆中,柱錫信豐金盆山寺。好吟詠。同時有餐雪者,居奉真觀,后自署優(yōu)曇精舍。常往來香山寺,一時名流相與唱和。”可見當時香山之盛景。遺憾的是,香山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現(xiàn)僅存遺址。目前有關部門正對古代信豐香山寺的遺跡文化進行保護挖掘。
游覽信豐香山,除雄、奇、險外,它的最大特征是幽。游覽總長2公里的觀音山、羅漢谷,赤壁千仞,峰回路轉,竹林澗流,一步一景,人移景變,別有一番情趣。環(huán)望四周,雄奇詭險,千怪萬狀,險象環(huán)生,怪石嶙峋,幽洞通天。觀音峰、撐腰石、仙牛跡、仙人洞的種種傳說,猶如神秘的大自然給世人演繹傳奇的神話故事,讓人禁不住展開漫無邊際的遐想與思古之情,“念天地之悠悠”,懷古今之萬事,那煙嵐霧靄之下,群峰深壑之間,人跡罕至之處,不知隱藏著多少未解之謎,撩撥著人們尋幽探秘的遐想。
信豐香山更是各類珍稀野生動物的樂園,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有穿山甲、蟒蛇、黃腹角雉、白鷴、蘇門羚、斑靈貍、山牛等國家保護動物在此棲息。另外,香山地質公園周邊礦產資源豐富,種類較多,稀土和煤炭儲量居贛南之首,麥飯石堪稱江南一枝獨秀,鐵礦、銅鉛鋅、水泥灰?guī)r、建筑石料及磚瓦用頁巖資源較為豐富。眾多的礦產資源為開展礦業(yè)旅游及景區(qū)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信豐縣礦管局局長劉永誠介紹說,信豐香山地質公園的建設分為三期,一期為石觀音科普線路建設工程,二期為香山地質遺跡保護工程,三期為地質科普教育培訓中心、地質博物館、南大門以及玻璃棧道等工程建設?,F(xiàn)已完成總工程量的57%,預計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香山地質公園主體工程,將打造一座集旅游休閑觀光和地質科考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助力信豐社會經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