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保險報 作者:佚名 發(fā)布時間:2011年03月08日
預定利率市場化,簡單來說,就是傳統(tǒng)人身保險預定利率由保險公司按照審慎原則自行決定,掙脫了原來2.5%預定利率的束縛。
保險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市場周期的影響,相應的就會有加息、減息的循環(huán)往復,保險本來就是建立在貨幣時間價值基礎上的應用科學,與利率密切相關。目前的預定利率是負利率時代的產物,將其固定在2.5%的位置上顯然是不合理的。
預定利率市場化正是排除人為的阻礙,我們說預定利率市場化勢在必行,因為他是合乎規(guī)律順應潮流的新鮮事物,并且會讓保險市場大放異彩。
然而,預定利率市場化可能產生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預定利率市場化可能出現(xiàn)利差損。在1999年之前,行業(yè)形成巨額利差損,這是由于當年我國處于高利率時期,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最高曾達到11.34%,所以,壽險公司在1999年之前的產品預定利率也處于較高的水平。隨著我國進入降息周期,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1.98%,再加上保險資金運用缺乏經驗,渠道受限,這類業(yè)務的投資回報率達不到預定的高度,利率的劇烈震蕩產生了巨額的利差損??陀^地看,目前保險資金的運用能力、風險管理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保險資金渠道也在逐步放寬。但是,目前我國處于加息周期,如果預定利率定的過高,在減息周期依然會出現(xiàn)利差損。
第二,預定利率市場化可能會出現(xiàn)秩序混亂。目前,我國的壽險市場上,市場主體繁多,新舊主體、中資、外資企業(yè)競爭激烈。預定利率的市場化會對產品定價產生影響,如果小企業(yè)盲目搶占市場份額,可能會不合理的低價銷售產品;同時,大企業(yè)也可能憑借自身雄厚的資本超低價銷售以達到壟斷的目的,無論哪種情況都是惡性競爭,都會破壞市場秩序。
第三,預定利率市場化可能會出現(xiàn)利潤下降。目前2.5%的預定利率已經太低,在預定利率市場化以后,會確定一個相對高的預定利率水平,從而產品價格有所下降。在新產品熱賣的同時,也有老客戶退保的風險。假設在產品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利潤必然下滑。
上面的任何一種情況都是對保險業(yè)不利的,這就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從機制、精算人員素質和群眾保險觀念三方面著力,全面推進利率市場化。
第一,預定利率市場化不能是徹底的放開,離不開有關部門的監(jiān)管。其中,準備金的管理是重要的一個方面,《關于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中規(guī)定,傳統(tǒng)人身保險準備金評估利率不得高于保單預定利率和法定最高評估利率中的低者,分紅保險的預定利率、萬能保險的最低保證利率不得高于年復利2.5%。如果預定利率高于評估利率很多,就會需要更多的資產,所以,各公司的定價會慎重考慮,在其資產承受范圍之內。
第二,加強精算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精算人員應該具備過硬的業(yè)務素質,堅持審慎的原則,兼顧股東、經營者、投保人和企業(yè)職工的利益,顧全大局,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共同維持好和諧繁榮的市場經濟秩序。
第三,我國的保險深度和廣度依然處于較低水平,應該有側重性的樹立公民正確的風險防范意識。在保險業(yè)大力提倡回歸保障、回歸本質的同時,希望能夠借此機會讓公民看清保險的本質。只有了解了保險的本質,才不會將保險的預定利率與短期市場利率進行比較從而決定是否購買,也不會在保單存續(xù)期間因為市場利率升高而出現(xiàn)退保潮。更重要的是,只有讓公民了解到保險的保障功能是其他理財手段不能取代的,才會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商業(yè)保險投保率低的問題。
專題推薦
為加強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的監(jiān)督管理,促進網絡借貸行業(yè)健康發(fā)展,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國銀監(jiān)會、工業(y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