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贛州網(wǎng)-贛州晚報
發(fā)布時間:2011年03月22日
游客在外出放松心情的同時,往往一不留神就掉進不愉快的旅游消費陷阱。近日,記者通過采訪我市多家旅行社的業(yè)內(nèi)人士,揭露了幾個常見的旅游消費陷阱。業(yè)內(nèi)人士提醒,除了以下常見的違規(guī)現(xiàn)象外,不少旅游消費陷阱的隱蔽性和模糊性更強,因此,游客必須小心謹慎,防止上當受騙。
外出旅游謹防陷阱
○記者楊小林 見習記者朱國操
案例1 加收“老年費”
2009年10月,市民吳先生等6位60歲以上的老人報名參加了某旅行社組織的澳大利亞、新西蘭旅游。在報名時,被要求每人加價收費2100元,理由是老年人消費少,購買能力低。老人們認為這種做法不合理,是對老年人的歧視,但考慮到護照已辦好,只好按要求交納了費用,簽訂了旅游合同。
行程結(jié)束后,吳先生分別向旅游局、消協(xié)提出投訴,表示6位老人購物總消費達2萬余元,同時質(zhì)問道:“衡量老年人消費高低有什么標準?”
點評:對老年人以購買能力低、消費能力差為由加價收費,是旅行社削價競爭、低于成本價銷售,以購物或自費項目回扣貼補團費造成的不正?,F(xiàn)象,損害了旅游者的利益。經(jīng)營者定價應(yīng)本著公平、合法和誠信的原則。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享受的服務(wù)是基本相同的,沒有正當理由,不得另行加價。如對老年人加價收費則應(yīng)提供差異服務(wù),僅僅因為年齡的差異而加價收費涉嫌價格歧視。
案例2 臨時“拼團”
去年6月,市民劉先生參加了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雙飛七日游,8人獨立成團。旅行第一天晚9時左右到達成都雙流機場,可接他們的車是9人座(包括司機座位)的面包車。因無法放下行李,8人被要求各自抱著行李坐,并稱該車將負責他們?nèi)啃谐?,他們必須忍受進九寨溝10個小時的長途顛簸。
途中,他們還臨時接到通知,必須和剛從九寨返回的一批游客“拼團”,因此需要改變行程先去樂山、峨眉山,劉先生等人配合了??墒?,游完樂山、峨眉山后,他們8人再次被“拼團”,與另外四批散客共37人,同組一團前往九寨溝。另外,他們的行程合同上寫的為“正餐自理”,但導(dǎo)游在途中有三次將用餐地點定在路邊孤零零的一家飯店,前后均無其他飯店,迫使他們只能在導(dǎo)游安排的地點用餐。
點評:這屬于“拼團”陷阱。一些小旅行社由于人數(shù)不夠,一般會通過拼團的方式來組團,“拼團”往往會影響行程中的服務(wù)質(zhì)量。另外,正規(guī)旅行社會選擇兩年左右車齡的地面交通工具,并保證一定的空座率,以保證游客乘坐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