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理財周刊
發(fā)布時間:2011年04月01日
?
??? 2008年以來,不少巨虧的銀行理財產品以“展期挽回損失”的名義安撫了眾多憤怒的投資者。然而,資本市場的又一次牛熊轉換完成后,那些期待以時間換空間的投資者真的如愿了嗎?本期,本刊選取了14款展期理財產品,希望通過其表現(xiàn)能給大家一些啟示……
??? 14款展期產品僅5款凈值回升
??? 據(jù)記者調查,理財產品意圖靠展期來“化腐朽為神奇”,效果并不明顯。
??? 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正在運作的14款展期理財產品,分別來自平安銀行、民生銀行[5.763.04%股吧]、中信銀行[5.731.06%股吧]、農業(yè)銀行[2.780.72%股吧]和招商銀行[14.291.42%股吧]。這14款產品中,只有5款產品的資本凈值自展期之日起有所回升,占比還不足四成,其余產品凈值均不升反跌。
??? 其中,民生銀行非凡理財QDII“港基直通車”自2008年10月30日展期以來,凈值回升幅度達27.48%;中信銀行代客境外理財2號(展期)美元款產品的展期時間為半年,升幅在2.79%。其余3款凈值回升的展期產品,增幅均未超過1.5%。
??? 相反,中信銀行代客境外理財3號(展期)人民幣款、美元款;中信銀行代客境外理財4號(展期)人民幣款、美元款4款產品,自2010年10月、11月展期以來,凈值跌幅均在5%,不但沒回本且繼續(xù)虧損。
??? 此外,記者還發(fā)現(xiàn),展期理財產品再度展期的也為數(shù)不少。本想“化腐朽為神奇”,不曾想?yún)s“雪上加霜”,令投資者更為無奈。
??? 記者發(fā)現(xiàn),平安銀行旗下3款理財產品都出現(xiàn)了上述的“二次展期”情況,這3款產品分別為“盈豐0708”、“盈豐0712”、“安盈0808”基金優(yōu)選人民幣理財計劃。
??? 其中,“盈豐0708”、“盈豐0712”是平安銀行在2007年發(fā)行的產品,“安盈0808”是該行在2008年3月發(fā)行的。在初期投資失利之后,平安銀行分別在2009年9月、2009年12月、2010年3月進行了到期展期工作。當時,上述3款產品的虧損幅度分別為20.76%、30.22%和30.59%。
??? 2010年9月19日上述3款展期后的產品集中到期。而這時,3款產品凈值非但沒有回升,虧損幅度反而進一步擴大?!坝S0708”、“盈豐0712”、“安盈0808”的虧損幅度分別為23.94%、31.30%和34.81%。
??? 隨后,平安銀行分別將這3款產品“二度展期”。根據(jù)該行3月25日披露的產品凈值,“安盈0808”和“盈豐0712”凈值略有回升,但仍未有明顯改觀。虧損最為嚴重的“盈豐0712”凈值還不足0.7元。據(jù)了解,上述3款“二度展期”產品將在今年9月份到期,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投資者想要回本困難重重。
??? 產品展期治標不治本
??? 記者注意到,以上列舉的展期理財產品發(fā)行時間多為2007年下半年或2008年上半年,投資標的基本為股票型基金。在描述虧損原因時,商業(yè)銀行無一例外地將產品巨虧的原因歸結于國際金融危機。
??? 平安銀行就曾表示,基金優(yōu)選理財計劃的盈虧與A股市場走勢密切相關,產品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風險。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流動性緊縮以及大小非競相減持,2008年以來A股市場經濟環(huán)境逐步惡化,致使A股市場發(fā)生跌幅達72%的股災,多數(shù)基金遭受巨大虧損,巨大的系統(tǒng)性風險使得產品出現(xiàn)虧損。
??? 不過,不少投資者對于股市暴跌這一說法并不買賬?!吧虡I(yè)銀行有專業(yè)的投資團隊,且一向號稱投資風格穩(wěn)健,理財產品又強調投資于優(yōu)質基金,產品的安全性應該較高。”一位曾購買了“盈豐0708”產品的投資者張先生對記者表示,“當初購買產品的時候,客戶經理說得天花亂墜,說產品預期年收益率在6%-25%,上不封頂。還說根據(jù)產品的資產配置,以平安證券[0.00 0.00%]管理的基金賬戶近4年的歷史數(shù)據(jù)進行測算,產品持有兩年的年化收益率大于10%的概率在90%以上。 如今虧損了,銀行卻沒辦法挽回損失,只是以展期的方式‘拖延’”。
??? 除了股市在2008年遭受重挫這一系統(tǒng)性風險事件之外,大部分負收益產品都是不佳的成立時間、錯誤的投資策略和缺陷的產品結構惹的禍。如果銀行在展期之后,沒有對投資團隊、投資策略做出改進,所謂的展期恐怕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標本都不治。
??? 對于投資者來說,展期實在是個兩難的選擇。選擇贖回,虧損就只能自己承擔;選擇展期,能否翻本還是個未知數(shù)。如果選擇到期贖回,將資金轉投別處,又將獲得多少收益呢?
??? 2010年股市雖下跌14%,但多數(shù)基民通過基金賺得微利。2010年標準股票基金凈值平均上漲了0.77%;偏股型基金(股票上限95%)、靈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上限95%)凈值則分別上漲了3.66%和0.79%。在去年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中,表現(xiàn)較好且收益率高于5.1%(2010年11月CPI同比增長值)的產品共計177款;人民幣債券類產品平均到期年收益率約為2.33%,外幣債券類產品為1.8%,信貸類產品為3.42%,結構性產品為3.6%。金市更是牛氣沖天,國際黃金價格從2009年12月31日的1097.8美元/盎司開始上漲,一鼓作氣地突破1100、1200、1300、1400等關口,并在12月7日創(chuàng)下了1430.2美元/盎司的歷史新高,年回報率高達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