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金融報 作者:民聲 發(fā)布時間:2011年04月08日
去年以來,央行已數(shù)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銀行信貸資金更為吃緊,辦理個人房貸的門檻也隨之抬高。例如,暫停多年的房貸險近日在一些地方再度“回潮”。
據(jù)媒體報道,長沙市民王先生近日在與某樓盤簽訂貸款合同前,先拿到一份房貸險合同,令他頗感意外。因為三年前他在同一家國有商業(yè)銀行按揭購買首套房時,并無這種情況。置業(yè)顧問表示,若不買房貸險,銀行貸款利率將上浮20%,放款時間也會更長。
就此,有關媒體記者采訪當?shù)囟嗉毅y行獲悉,雖然目前尚無銀行強求客戶購買房貸險,但放貸時銀行更傾向于買了房貸險的客戶。某國有商業(yè)銀行個貸部人士坦承,該行近期確實推出了這一舉措,“比如購買二套房,若沒買房貸險,貸款利率至少會上浮15%”。某大型保險公司也表示與多家國有商業(yè)銀行進行房貸險合作,并稱“近期賣得不錯”。
顯然,這事兒有點不靠譜。對于在2006年之前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房奴”來說,房貸險并不是個陌生的詞。彼時,辦理房貸險乃各商業(yè)銀行審批房貸時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否則,銀行不放款,開發(fā)商更不會賣房。換句話說,房貸險要強制性購買,購房者也沒有辦法。不過,有“經(jīng)驗”的老房奴都有體會,房貸險的保險責任實際是比較狹窄的,其功能主要有二:一是遇到洪水、地震等不可抗力對房屋造成破壞,保險公司將按合同約定對貸款者進行賠償;二是如貸款人因意外事故受傷或死亡而失去還貸能力,保險公司將按合同替貸款人還清貸款余額。
但與之對應的是,房貸險的出險率極低,而貸款者購買房貸險時卻須一次性付清保險費,且銀行一般都指定保險公司,購房者沒有選擇保險公司和具體保險條款的權利。哪怕提前還款并退保,保險公司還要收取一定的手續(xù)費,這就加劇了消費者對于房貸險的冷遇。曾有調查顯示,在可買可不買這一選擇面前,超過90%的人選擇不買房貸險。既然消費者非常反感,且出于自身爭奪客戶的需要,各大銀行后來相繼取消了房貸險。
那么,既然已在市場隱退多年,為何現(xiàn)在一些銀行又要重新把房貸險拿出來“逼客戶就范”?上述報道稱,某商業(yè)銀行人士透露,房貸險通常由“財產損失保險”和“還貸保證保險”打包組成,若只投保前者,保費費率為總貸款額的萬分之五;若兩者都保,保費費率為總貸款額的千分之一。根據(jù)保險合同,王先生算了一筆賬,若貸款50萬元,期限20年,他一次性要交清10000元保費??梢?,要想獲得貸款利率優(yōu)惠,貸款者必須買房貸險,銀行的規(guī)定確實霸道。
記得N年前,中消協(xié)就曾炮轟強制性房貸險,認為它是霸王條款。而今,一些銀行要求客戶購買房貸險才給予貸款利率優(yōu)惠之舉,又是變相地將房貸險作為一份附加條件的合同。哪怕這次客戶貌似有選擇權,但目前各家銀行房貸額度緊張,客戶處于弱勢地位,銀行還是有利用自身強勢地位,坐地叫價的底氣。
我們說,房價居高不下,貸款利率數(shù)度上漲,使得與買房有關的資金能夠省下,都會讓無數(shù)購房者欣喜若狂。原本,為更好地應對日趨激烈的銀行業(yè)競爭,銀行才將早就為消費者詬病的房貸險取消,以改善自身形象,吸引更多客源。那么,如今借貸款利率優(yōu)惠之名,再行推銷房貸險之實,這又是唱的哪一出戲呢?
專題推薦
為加強對網(wǎng)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的監(jiān)督管理,促進網(wǎng)絡借貸行業(yè)健康發(fā)展,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國銀監(jiān)會、工業(y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