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1年04月22日
“虧大了”、“心痛得要命”、“被騙了幾十年”……當被鑒寶專家告知自己手中收藏了幾十年的藏品竟是贗品時,不少收藏愛好者邊搖頭邊扼腕嘆息。
近日在北京陶瓷藝術館舉行的“2011閩龍春季鑒寶、尋寶、賽寶大型系列交流會”上,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張寧所鑒定的近30件藏品中,只有6件為真。
面對眾多上當?shù)牟赜眩瑢<抑赋?,當前中國收藏市場有三大亂象:一是雖然收藏隊伍激增,但其中多為“白丁”,而且不具備收藏條件、基本知識和眼力,甚至連自己藏品的名稱都叫不出來。
二是贗品泛濫。“文物不能再生,當代市場哪有這么多‘真貨’讓藏友把玩?”
三是不少藏友浮躁、扭曲的收藏心態(tài)給文物造假者提供了機會和市場,致使贗品大行其道。很多人抱著投機和僥幸的心態(tài)搞收藏:所謂投機,就是低價買進,爆炒后高價出手;所謂僥幸,即買一百件文物,寧可99件為假也不怕,只要有一件為真就行。
如此僅僅為財富而收藏、為“高價”而收藏,失去了收藏本意。
(來源: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