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贛州晚報
發(fā)布時間:2011年04月27日
4月8日,贛州一中、撫州一中、九江一中、吉安一中、宜春中學、新余一中、萍鄉(xiāng)中學、上饒縣中舉行了一次“江西2011年八校聯(lián)考”??碱}中,語文試卷的一篇名為《江山如畫》的閱讀理解題讓考生詫異了。由于此題前衛(wèi),雖然問題設置難度不大,但與考生經(jīng)歷的考題或練習題區(qū)別太大,要徹底理解文意比較困難,因此這道試題很快被傳到網(wǎng)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神作”“神文”等評價在網(wǎng)絡上蔓延。
八校聯(lián)考閱讀理解題引發(fā)網(wǎng)絡熱議
○記者羅珺
考試題目引發(fā)網(wǎng)絡熱議
“不知不覺,我們飄進了一個村莊……”在這篇700多字的文章里,講述了一個在大雪天出生的嬰兒,在人、植物、昆蟲之間的轉化,作者在文中大量運用了夸張和荒誕的寫作手法,使文章看起來似玄似幻,頗具先鋒小說風格。
網(wǎng)上評論一時間沸沸揚揚。感嘆者稱之為“史上最獵奇的閱讀理解題”;憤怒者嘆息“現(xiàn)在的中學語文教育竟然墮落到如此的地步”;疑慮者認為此試題過于大膽牽強,欠缺考慮,容易對考生造成誤導。
與此同時,國內(nèi)諸多詩人則紛紛站出來力挺,眾多寫詩的人在網(wǎng)上對此文選入試題贊聲一片,馬夢在論壇中號召“詩人們都來支持溫永琪”,水筆稱此詩是“以詩人的方式,詬病應試教育弊端,大膽。用詩歌的語言,驅散命題作文腐氣,大膽。憑飄逸的文筆,寫出飽受爭議之文,大膽。”……
作為試卷的出題者,在教壇默默耕耘20多年的贛州一中語文老師溫永琪,一夜間成了名人。
由此引來教育討論
在爭議聲中,有人開始就教育問題進行了探討和爭論。
著名詩人凸凹稱:“在進化、夢幻、變異、科幻、玄幻、超時空等語境下,壓根就沒有不可能發(fā)生的事!這樣的構思,我們古代有,西方后現(xiàn)代里也有??磥?,它的‘轟動’,僅僅在于它出現(xiàn)在了中學語文試卷上且又有一個彈性幅度不大的所謂的參考答案。反過來想,如果教科書和考題時常有這樣的滿足現(xiàn)代人閱讀和智力需求的文章,大伙兒恐怕就不會少見多怪了。”
我們需要怎樣的語文?這是目前網(wǎng)上熱議的問題之一。青年詩人采耳認為:“一篇文章從我們小時候就開始學習,到我們的孩子長大了還在學習,而語文教育和考試一直都在圍繞中心思想、主題思想、段落大意這樣一些東西,來要求我們按照固定的思維去學、去考。將《江山如畫》作為試題,無疑是給當下語文教育的一記耳光。我希望從這里開始能夠讓主旋律一類的體制教育開始反思。”
還有網(wǎng)友認為:“《江山如畫》成為考題可以說是教育理念改革的一次創(chuàng)新。在我看來,如果這能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開拓學生們的思維空間和理解能力,這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面對褒貶出題者有話說
對于網(wǎng)上的熱議,溫永琪始料未及。4月24日,記者就此事對他進行了采訪。
工作20多年來,溫永琪一直堅持學習和創(chuàng)作,并于2003年起在網(wǎng)上寫作,已寫詩作1000多首,因其詩作頗具嘻哈風格,被詩界同仁稱為嘻哈派詩人。他說,《江山如畫》一文,是他于2004年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自于南懷瑾先生的著作《金剛經(jīng)說些什么》。他說:“寫作時主要考慮了兩個方面。一個是俗世層面,即狹義上的愛,因為父親的人世間的愛,所以父親希望作為人的兒子回歸到人的形態(tài)。一個是哲學(或曰宗教)層面,即萬物平等之愛。金剛經(jīng)說‘不著相’,科學地說就是物質(zhì)不止一種表現(xiàn)形式——液體的水是水,寒冰也是水。道家哲學崇尚至真之美,嬰兒為返璞歸真之象征體。”他還說:“命題時主要是從俗世層面設計的,這個層面大多學生能夠理解。”
今年,作為江西2011年八校聯(lián)考的出題者,溫永琪將此文作為試卷中的閱讀理解題,主要原因是這次考試只是一次考前練兵,且出題要求原創(chuàng),又要緊扣新教材。他認為,“這種題目是吻合新教材思路的。在新教材的課后練習中,也提供了大量類似的題目”,而且“閱讀理解是很活的題目,學生能自圓其說即可”。
溫永琪表示,之所以有很多網(wǎng)友表示看不懂,可能是因為現(xiàn)在的教學都是運用新教材,而大多數(shù)網(wǎng)友已經(jīng)畢業(yè)了,并未接觸過新教材。其實仔細看文章,加上文章后相關鏈接里的內(nèi)容,從考題角度來說,文章還是很好理解的。他說,現(xiàn)在網(wǎng)友們說這是一篇神文,他個人覺得是夸大了。因為現(xiàn)在高中的新教材中已選了《逍遙游》《莊周夢蝶》等,讀本中也有《變形記》《百年孤獨》的選章等,這些完全可以作為理解的基礎。
此外,對于網(wǎng)上炒作說“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困難并且得分是個位數(shù)”的言論,他認為完全不符合真實情況。他以贛州一中高三(9)、高三(11)兩個班為例稱,在106名參加考試的學生中,21分的閱讀題得個位數(shù)分數(shù)的同學只有3人,超過80%的學生本題得分在13分至17分之間,網(wǎng)友們擔心得低分的顧慮純屬多余。
附:
江山如畫(節(jié)選)
不知不覺,我們飄進了一個村莊。
平靜了一天的世界,果真下起了大雪。好雪的愛妻終于如愿以償了,她興奮得又叫又跳,像天真的小姑娘,全然忘了九個月的身孕。
這一興奮不打緊,孩子竟給蹦出了。
……
我背起愛妻抱著愛子,輕快地往家里趕。
高山過了,峽谷過了,原始森林過了。
突然,鐵索橋橫在我們面前。橋下河風狂嘯,黑浪排天。
我咬了上去……
就在這當兒,我的寶貝咳了一下。不好!兒子感冒了。無論我怎么小心,兒子還是感冒了……我毅然決然地返回剛才的村莊……
老獸醫(yī)白眉須髯。他不慌不忙,拿出一個黑亮的葫蘆……片刻,青色的殼蛻了下來,冒出一大把鮮活的艾草……
又一小會兒,深綠的艾草動了起來,爾后便是旋轉,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快成一團白影。白影一閃,身子好像復原了,腳好像復原了。
也就在這時,平地冒出一個瞎眼老婆婆,她出手折去一把正在變成手的艾草,艾草徹底停止了旋轉。我大驚。兩老者依然平靜如常。我驚魂未定,寶貝的手好像也復原了,頭也復原了。仔細一看,和原來一模一樣,但更加英俊非常。
愛子打了一個絕世呵欠,睜開大眼睛,叫了一句:“好舒服啊……”
16、文章為什么以大雪作為背景?(3分)
17、①“我咬了上去”的“咬”用得好,好在哪里?②如何理解“好舒服啊……”?(4分)
18、從老獸醫(yī)救孩子的角度,談談作者以《江山如畫》為題的用意。(6分)
19、參考相關鏈接,探究:文章為什么要選擇艾草作為孩子的復活媒介?(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