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理財周刊
發(fā)布時間:2011年05月16日
文/本刊記者 汪標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當然也包括許多經(jīng)過時間檢驗的理財理念,如量入為出、集腋成裘等思想都體現(xiàn)了中國人理財方面的智慧。美國是全球金融最發(fā)達的國家,也是現(xiàn)代理財觀念的主要輸出國。借鑒中美兩國不同的理財思路,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選擇理財?shù)姆绞脚c產(chǎn)品。
由于中美兩國在經(jīng)濟與文化方面的差異,在理財方式上的區(qū)別也是相當明顯的。比如,美國人比較重視稅收的作用,無論是投資股票和基金,還是買房和積累養(yǎng)老金,都會考慮到稅收的問題。由于貸款買房的利息部分可以抵減個人所得稅,美國人買房必定會使用按揭;在拋售股票或基金時,他們也會首選虧損的股票先拋,充分享受稅收上的好處。而在中國,我們想獲得稅收上的減免基本沒有可能,尤其是大量的工薪階層,工薪收入的所得稅是代扣代繳的,即便你股票虧得再多,也不會減你一分錢稅。當然,這也讓中國人可以放心大膽地做短線交易,因為股票交易不收資本利得稅,賺到的都是自己的。而在美國,資本利得是要納稅的,持有不超過1年的資產(chǎn),資本利得稅的稅率要高于持有1年以上的資產(chǎn),這也是為什么做短線交易的美國人相對較少的原因。
在消費方面,中國人也在朝美國人方面靠攏,比如信用卡。美國人早就把信用卡當成了最主要的支付工具,而近幾年信用卡在中國的發(fā)展速度也相當迅猛,一些大城市居民的平均持卡數(shù)量已經(jīng)達到了美國的平均水平。與美國不同的是,大部分國內(nèi)的持卡人更傾向于一次性還清欠款,只享受免息期帶來的好處,而不支付高額的循環(huán)利息。而美國人中因為過度刷卡成為卡奴的比例要遠高于中國人。
在子女教育方面,中國人更愿意在子女身上花錢,念書要上最好的學校,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很多家長不僅會提供子女讀大學的費用,還會提供子女出國留學的費用。而美國的孩子大多在免費的公立學校接受12年義務教育,到了大學階段,學費和生活費的來源也不完全是家長,獎學金和教育貸款成為了支持大學學習的重要資金來源。另外,在購房方面,成年的美國人基本不會讓父母掏錢買房,而在中國,父母為子女購房似乎變得越來越普遍。
在保險方面,美國人更愿意把保險當成一種保障,因此他們在財產(chǎn)險、汽車險方面的投入較大,在人壽保險方面,他們更傾向于購買價格相對較便宜的定期壽險。而中國人則更多地把保險當成是一種生財?shù)墓ぞ?,能不能收回本金是最先要考慮的問題,因此,返本產(chǎn)品最受中國人的青睞。
從未來的趨勢看,中國人在借鑒美國的現(xiàn)代金融意識的同時,仍然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如講究安居樂業(yè)、量入為出、重視子女教育等。如果我們能夠將兩種文化加以融合,一定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