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金融網專稿)近年來,隨著收藏熱的不斷升溫,所有停止流通的人民幣都在升值,并且升值空間很大,有的全新票面幾倍、幾十倍甚至上萬倍的增值。例如1953年出版的第二套全新加長拾元券及叁元券人民幣,目前市場價已達到十幾萬元和三萬多元。由于收藏停止流通的人民幣利潤空間大,犯罪分子瞄準了停止流通的人民幣收藏市場進行制假販假。
近日,筆者對龍南縣城收藏市場及老街流動攤位錢幣交易進行了調查,并親眼目睹了有群眾在收藏市場的地攤上用500元人民幣買得1張第二套五元面值的假人民幣。通過調查發(fā)現,地攤上停止流通人民幣假幣主要特征包括:文字圖樣酷似真幣,印制圖案不清晰、線條不流暢、紙質較差。早期的停止流通的人民幣由于年代久遠,普通收藏愛好者很難判別真?zhèn)巍?br />
據筆者暗訪,這些停止流通的人民幣假幣大部分都由一些制假、販假犯罪分子上門低價轉手給小地攤錢幣商販販賣,流向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被收藏愛好者當作樣幣收藏來觀賞;二是被不法經營者當做真幣進行販賣從中謀取暴利;三是被部分收藏愛好者當作真幣藏品后又交易進入到市場中去。
停止流通的人民幣假幣不但損害了人民幣形象和信譽,還直接影響了國家金融秩序和收藏領域,給人民群眾財產造成了損失。針對上述情況,筆者作為基層人民銀行工作人員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拓展反假貨幣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建立聯動的宣傳長效機制,在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及反假貨幣宣傳月期間,與公安、工商管理部門聯合開展大型反假宣傳咨詢活動,加大宣傳《人民幣管理條例》和《人民銀行法》等法律法規(guī)力度。在集市貿易、主要街道專項對收藏市場進行反假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停止流通人民幣的相關知識的認識,制作一批品質精良的高端反假知識宣傳資料,進一步提高全社會人民群眾愛護人民幣的意識及識假防假技能,維護人民幣的合法形象和尊嚴。
二是聯合工商、公安部門堅決打擊制假販假停止流通人民幣假幣的不法行為,并設立收藏市場及錢幣市場的監(jiān)督和管理機構職能部門,出臺相關的收藏市場管理條例。
三是建立完善錢幣收藏市場檢查機制。人民銀行,公安,工商管理部門應加強溝通,協調,開展聯合執(zhí)法查處力度。深挖并打擊制作、銷售停止流通的人民幣假幣源頭,共同制定實施有效的攔截方案,對違反使用《人民幣管理條例》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查處,凈化錢幣收藏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