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企業(yè)家
發(fā)布時間:2011年05月24日
蘭亭集勢,近三年來生長最為奔放的電商公司之一,3年跑出300倍的增速。隱身其后的郭去疾,擅方向、善精密,更重要的是,喜野蠻,以至于每每忘了自己是個海歸
文 | 本刊記者 王長勝 編輯 | 張剛
約訪郭去疾,是件困難的事情。他深居簡出,不混圈子,不見媒體。這并非一個典型電商人的作派。
電商是個江湖,圈子文化盛行,同行間小聚頻繁(酒吧餐館里吃吃喝喝),大聚壯觀(各種論壇上談天說地)。電商人對媒體普遍友好,他們需要宣傳,需要曝光,需要知名度。身為蘭亭集勢(LightinThebox)CEO的郭去疾卻一反常態(tài),“悶聲發(fā)財”。
見郭之前,以為他是一個典型的工科“宅男”:不茍言笑,不善言談,埋頭經(jīng)營。第一次和郭共進午餐,他就顛覆了我的猜測。他說,剛回國時,覺得過馬路是件很恐怖的事,人們都不太遵守交通規(guī)則;后來,他過馬路讓別人覺得很恐怖,因為他學會了在中國過馬路的“本土規(guī)則”。用他自己的話說,要想在國內(nèi)生存,就要野蠻一點,過馬路如此,創(chuàng)業(yè)亦如此。
工科男的成功學
郭的座駕是寶馬3系,過路口搶紅燈,提速可以更快些。他開車去一個地方從來不按照既定路線按部就班地走,而是根據(jù)情況隨時變化,遇到紅燈就右轉(zhuǎn),大不了下個路口再左轉(zhuǎn),只要大方向正確即可。他說這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郭的大學時代,正值出國留學熱潮。與郭同輩的很多同學聽說學生物容易出國,便轉(zhuǎn)頭去學生物,結(jié)果出去之后又找不到工作,再轉(zhuǎn)學計算機,沒成想剛學完,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又破滅了,然后又轉(zhuǎn)回去學生物,讀博士。這一繞,七八年就過去了,還沒畢業(yè),還在學校里待著。還有一些同學,在美國等綠卡,一等就是五年,又趕上經(jīng)濟危機,東一家西一家不停換工作,過了多年,綠卡還在等,事業(yè)人生停滯不前。
“沒方向感?!惫Q這撥人。
郭去疾是18歲前就把一些事想得明白的那種。高中畢業(yè)被學校保送,他有兩個選擇,一是北京大學物理系,二是中國科技大學。郭選擇了后者,只因后者的保送生實行美國大學的方式,進校時不選系,大二結(jié)束時可以自由選系。所以,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跟數(shù)學系學數(shù)學,跟物理系學物理。至今,郭對此還是津津樂道。他基本上可以跟任何領(lǐng)域的人聊上幾個小時,這對他做企業(yè)幫助很大。他說,初級的企業(yè)家是憑著自己的理想在管理,而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是憑著廣泛的常識在管理。顯然,當初的選擇有助于他在常識方面優(yōu)于他人。
“人生就像是一場選拔賽?!泵恳淮伪贿x中,郭都告誡自己一定不是被選中里面最差的一個,肯定有比他更差的也被選中了;如果沒被選中,他也不是沒被選中里面最好的一個,肯定還有比他更好的人沒被選中。
在郭看來,很多成功者,只是一個拋硬幣的結(jié)果,和中彩票的人沒有太大區(qū)別。不過,郭并不懷疑一個人是可以系統(tǒng)性地去成功的,根據(jù)自己的資質(zhì)、情商、智商、知識架構(gòu)等一系列指標,制定一條適合自己成功的路徑—這是典型的工科生思維。
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讀完MBA之后,郭去疾又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加盟Google中國(此時Google正要進軍中國市場),二是加盟中國卓越擔任營銷總監(jiān)(此時亞馬遜已完成對中國卓越的收購,郭作為亞馬遜收購團隊中唯一的中國人全程參與這場收購)。郭選擇了谷歌,先是跟隨李開復做總裁特別助理,后轉(zhuǎn)任谷歌中國首席戰(zhàn)略官。
2008年底,郭離開谷歌中國,創(chuàng)立電子商務企業(yè)蘭亭集勢并任董事長兼CEO,做跨國B2C的生意,把中國的商品直接銷往美國為主的外國消費者手里。
在北京東四環(huán)邊25層的辦公室里,郭去疾站在窗邊俯瞰東四環(huán)上的車水馬龍以及整個CBD景觀,他忽然覺得自己和這個環(huán)境很搭,似乎注定就應該站在這里。若是五年前,他可能會說以后會去上市公司做CEO或做風投的合伙人。
首先,做一名電商人,必須面對產(chǎn)業(yè)鏈條上多個環(huán)節(jié),這需要比較綜合性的管理能力,他很合適;其次,電商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尤其是跨國電商,需要有比較強的建模能力和軟件開發(fā)經(jīng)驗,他也合適;第三,電商要面對很多前端的用戶體驗,而一個在谷歌這樣的專注用戶體驗的公司熏陶出來的人比較合適,他也符合;第四,電商更廣泛地涉及到廣告投放和推廣,數(shù)字化管理,他很合適;第五,蘭亭集勢是做國外市場的,需要國際化視野,作為海歸,他也合適;第六,電商的起步和發(fā)展需要一些投資,在谷歌時負責對外投資的他,也很合適。
“所有這些元素加在一起,好像這個就是最適合我做的事情?!惫ゼ矊Α吨袊髽I(yè)家》說,“如果成功不是一個偶然事件的話,我們成功的概率是比較大的。貝索斯(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是做程序員出身,在美國的電商CEO里很多是做程序員出身,恰巧我也是,而在中國電商CEO里,幾乎沒有程序員出身的。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
當初,有投資人問郭去疾,到底是更享受領(lǐng)導一個公司的過程,還是更享受研究并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郭想了下說,更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我覺得這個很重要,當我意識到這個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一定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份工作了?!?/p>
至此,郭找到了一條適配自己的道路,精密地計算著成功的概率。
沒人規(guī)定CEO該做什么
上個月,蘭亭集勢位于深圳的倉庫搬遷,郭去疾去深圳出差,順道去倉庫走了一圈。
他發(fā)現(xiàn),倉庫只有一條縱向的過道設(shè)在中間,兩邊的貨架都是頂著墻并排,每兩個貨架之間有一條窄窄的僅能通行一個配貨車出入的橫向小過道。郭突然想到,如果一個配貨員推車進入貨架取完貨,還要原路退出來,此時若另外一名配貨員也進入,豈不就塞車了?于是,他提出是否可以讓貨架與墻之間再留出一條縱向的小過道,這樣配貨車就可以單行,避免了退出和塞車的可能。倉庫管理員說,這樣的話貨架就不夠用了。郭說,是否可以加一層貨架?答:再加一層就太高了,拿貨不方便。郭說,是否可以把不常用或者滯銷的貨物放在頂層?問題最終得解。
“你說這個問題需要一個博士來考慮嗎?這是不是應該CEO管呢?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CEO每天該干什么,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人規(guī)定說,CEO該干這個、不該干那個?!惫ゼ舱f,他每天會去抓很多這樣的細節(jié)。
在他辦公室的墻上有一塊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寫著很多公式。前兩天他和一群工程師研究如何想出一個優(yōu)化的、快速的算法,能動態(tài)地把每件貨物發(fā)到世界各地去,用什么快遞公司,在怎樣的特定情況下,怎樣組合才能更優(yōu)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