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1年06月14日
?
2008年12月21日(冬至)子時,秦玉峰取出阿井第一桶水,“九朝貢膠”開煉。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十四日,大唐皇帝李隆基正奔命于流亡蜀中的路上。日將行暮,御駕停歇在馬嵬驛,禁軍突然嘩變。他們殺死了宰相楊國忠,并且要求皇帝處死其最愛的妃子楊玉環(huán)。
那一年楊玉環(huán)38歲,一條白綾謀殺了她,也謀殺了皇帝最后的愛情。自此以后,皇帝剩下的唯有長恨的哀婉和感傷?!傍x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如果不是《全唐詩》中肖行藻名下的一首宮詞,也許伴著楊貴妃一起香消玉殞的還有一個驚艷的秘密。那首宮詞說:“鉛華洗盡依豐盈,雨落荷葉珠難停。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彼抵笚钯F妃并非先天生就凝脂肌膚,而是通過長期暗服阿膠來保持自己的容顏,繼而贏得了大唐天子父子兩代的萬千恩寵。
這是秦玉峰最為津津樂道的一個故事。
秦玉峰是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阿阿膠”,000423.SZ)總經理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所執(zhí)掌的這家公司編纂了一本《阿膠拍案驚奇》,楊貴妃的故事,是當中極為驚奇的一頁。它擁有政治、愛情、背叛、戰(zhàn)爭等所有“驚奇”的要素,成功地將阿膠潛伏到了一場古典悲劇當中。通過一次次講述,秦玉峰將這出傳世悲劇變成了自己的喜劇。
驢皮上的青春史
秦玉峰身上擁有很多喜劇化的成分,既包括他的性格,也兼具他的經歷。1974年10月,16歲的農民秦玉峰(他喜歡以虛歲稱為17歲)招工到東阿阿膠廠做臨時工。
這是一家創(chuàng)辦于1952年的工廠,是國內第一家國營阿膠廠。此前的兩千多年,東阿的阿膠始終維持著家庭作坊式手工生產,并一直秉承傳男不傳女的工藝傳承模式。
那時候的秦玉峰只是一個學徒工。他知道阿膠由驢皮煉制而成,除此之外,他對阿膠一無所知。
他不知道,楊貴妃服食的阿膠始載于《神農本草經》,那部發(fā)端于戰(zhàn)國成書于秦漢的藥典將阿膠視為上品。自《神農本草經》以降,阿膠一直被視為滋補上品,甚至成為了“九朝貢膠”。明人李時珍撰《本草綱目》,直接將阿膠列為“圣藥”,說“阿膠,《本經》上品,味甘,性平,無毒”,“久服輕身益氣”。
他也不知道,驢皮煉制而成的藥用膠,各地民間叫法不一。江浙、上海慣叫驢皮膠,湖南一帶多叫驢膠,唯山東東阿所出之膠,自古以來就叫阿膠。南朝梁人陶弘景在《神農本草經集注》中解釋道:“阿膠,出東阿,故曰阿膠?!?/p>
秦玉峰的師傅叫劉緒香,一位老藥師,他是同興堂的第七代傳人。機緣巧合,秦玉峰自然地成為了那家創(chuàng)立于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的東阿阿膠制售坊的第八代傳人,也成為了有完整傳承記載的第八代阿膠制作傳人。
他跟從師傅學習全套制膠技法。一套技法下來,少則四五個月,多則一年。他那時年少,個頭兒又小,鍘不動干驢皮,就先從洗皮和泡皮學起。他跟師父一起把收購回來的驢皮浸泡到泡皮池中,待到驢皮浸軟之后放進簡易洗皮機中攪拌洗凈,然后手工將驢皮上的驢毛刮凈,再小心翼翼地將其晾干收藏起來,等待冬天到來。
冬天到來之后,煉膠的故事就開始了。師傅會帶領他們將驢皮用鍘刀鍘成一個個小方塊,浸泡洗凈放進大鐵鍋,煮完之后,秦玉峰他們要去搓皮。驢皮搓干凈了,就進入了化皮程序。一塊塊驢皮被化成了汁,掌握獨門秘笈和火候的師傅這時候顯得尤為神秘。接下來就是出膠、凝膠、切膠。所有阿膠都要切成一小兩重,16塊阿膠正好一斤。接下來是晾膠,然后裝箱、返箱、再晾膠。一箱箱的膠塊很重,秦玉峰那時候都搬不動。
一直到很久以后,劉緒香才傳授秦玉峰煉膠的秘法。秦玉峰記得師傅也是一個小個子,他也年少矮小,盯鍋的時候,他們師徒倆就發(fā)揮勤快、機靈的優(yōu)勢,干得也不賴。
“當時的條件極其艱苦,大鐵鍋都是敞口的,煙霧彌漫。因為有蒸汽,冬天特別冷。我們就在這種環(huán)境下生存?!彼苷湎н@份得之不易的工作,“這是我從農村走向城市的第一步?!?/p>
年復一年,秦玉峰從臨時工變成學徒,從學徒變成班長,后來又變成科長、廠長助理、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
終于在進入工廠32年之后的2006年,秦玉峰成為東阿阿膠總經理。他開始站在舞臺的最中央發(fā)號施令。在他將東阿阿膠變成一個傳奇之前,他先將自己拍案驚奇了。
驢皮上的血氣中國
農歷冬至。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這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氣已經不再那么重要,人們甚至忘記了該以怎樣的方式對其進行紀念。但是對于秦玉峰來說,這是他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那一天,作為非遺傳承人和東阿阿膠總經理,秦玉峰會在子時,在山東東阿縣廣場西側的阿膠亭內,在古樸的《和一》樂聲中,帶領老膠工祭典藥王。
子時來臨之后,他用木桶從阿井中取水,用扁擔挑到煉膠金鍋旁。8名老膠工隨之取水、擔水倒入金鍋。秦玉峰手捧火炬走至煉膠鍋處點燃鍋下桑木柴,當桑柴熊熊燃燒起來,阿膠極品——九朝貢膠的煉制就正式開始了。作為一種象征的見證,公證人員會在九朝貢膠工藝生產線旁進行現(xiàn)場公證。
已經好幾年了,每年的冬至,秦玉峰都會在《和一》伴奏下點火?!逗鸵弧肥撬麨檫@場儀式化行動量身定做的古樂,“九朝貢膠”則是他和一干制膠師傅們搜尋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秦玉峰說:“在清朝的時候,冬至這一天,皇帝會派四品大員到東阿監(jiān)制阿膠。這種膠叫九朝貢膠,也叫九天貢膠,因為它在九個朝代都是貢品。制作九朝貢膠要在冬至子時取水。制作技藝傳承人,專門帶著師傅煉出的這一批膠冬至九朝貢膠,因為時間性和稀缺性,價值更高。”
整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資料的時候,秦玉峰他們發(fā)現(xiàn)九朝貢膠的制作方法、工藝、時間、地點、原料都非常講究,史料也非常詳細?!盀榱吮Wo它,我們就把它恢復了?!?/p>
東阿阿膠制作技藝是在2009年6月11日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秦玉峰自此也成為了東阿阿膠制作技藝的唯一代表性傳承人。
從那一年開始,每逢冬至,東阿阿膠都會啟動一個“冬至膏滋節(jié)暨中國阿膠文化節(jié)”來對“上品”和“圣藥”進行聲勢浩大的紀念與重塑。秦玉峰說,其目的既為正本清源,又為“阿膠價值回歸”。
秦玉峰有3個徒弟,他們歷年的產品一次合格率都為百分之百,歷年產品優(yōu)等品率排名最為靠前。
今天的東阿阿膠,工藝、設備方面的創(chuàng)新貫穿整個公司,但它們絲毫取代不了晾膠、擦膠時的傳統(tǒng)工藝。直火煉膠的大鐵鍋換了,因為不符合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的要求,但傳統(tǒng)卻滲入到了每一塊膠塊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