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郎咸平 發(fā)布時間:2011年07月26日
郎咸平(資料圖)
溫州動車追尾是如此的讓人痛心。近期高鐵意外頻發(fā),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到底有沒有必要搞高鐵?之前我們說過了經濟為何恐慌,通脹我們慌,房價我們慌,現在,鐵道部引以為豪的高鐵給我們制造了更大的恐慌。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鐵道部是這么說的,這位“鐵老大”認為,包括以前的新聞發(fā)言人,包括現在的鐵道部的領導,在接受記者提問的時候都會說,要解決春運難問題,我們就要加大運力,提高運速,而如果我們想把這個運輸能力提上去的話,我們就必須搞高鐵,也就是要更快地到。比如過去是50個小時到,現在5個小時到,這樣不就解決問題了嗎?但問題在于,我們鐵道部的同志完全搞錯了。增加運力是什么意思?是要增加火車發(fā)車的密度。比如說上海到南京的路線,原來是兩種動車,一個是250公里每小時,一個是160公里每小時。注意,這兩個數字非常重要,各位想想看,如果一條鐵路,它的火車都是跑250公里每小時的話呢,它就可以一趟接一趟地跑,不需要等候??墒侨绻@個鐵路一會兒是300公里的,一會兒是100公里的,如果再加上更慢的貨車的話,那是不是就要排隊等了?那這個密度肯定就稀松了。
??? 就拿日本、德國的鐵路來說吧,它們的速度不是最快的,德國高鐵的水平大部分是我們動車的水平,基本達不到350公里每小時的,大概也就一兩百公里吧。但是,它們運輸的密度是我們高鐵的30倍,而且非常穩(wěn)定。因此現在的問題是什么?如果說德國高鐵的密度是我們的30倍,那就說明我們還有往上走的空間。也就是說,我們真正的問題是管理的問題、軟件的問題,而不是硬件的問題。而且我們目前絕對有能力讓人人都能買到票,完全解決運輸的問題。這些鐵道部門的同志們完全不曉得什么叫做鐵路經濟學。鐵路經濟學要的是在保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不是追求更快,而是講究密。而在達到密之前,每一列火車跑的速度必須是一樣的,這樣才能一列接一列地跑,才能密,才能達到30倍的運力。當然,其實對于我們來講,不要說30倍,只要增加3倍我們就能解決很多問題。
還有這個所謂的能達到350公里每小時的高鐵,各位不要被這個宣傳誤導了,各位曉不曉得,整個從南京到上海,能跑到350公里時速的路段只有12公里,其他路段不是曲度太大,就是地質不穩(wěn),速度根本快不起來的,只能在100到250公里之間運行,所以它的速度和動車是一樣的。從上海到無錫,一列高鐵叫G7003,全程要1小時7分鐘,但是D307只要58分鐘,你看到沒有,動車還比較快些,這樣的話,你這個高鐵還有什么意思呢?這不是資源的浪費嗎?這種大量的浪費,誰來負責?而且,這也完全違背了我上面闡述的鐵路經濟學,因為你沒有密度嘛。
專題推薦
為加強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的監(jiān)督管理,促進網絡借貸行業(yè)健康發(fā)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國銀監(jiān)會、工業(y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