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商 作者:倪云虎 發(fā)布時間:2011年07月27日
浙江大學教授,貨幣金融學者
要控制我國目前的通貨膨脹,合理的政策思路應該是:適當放緩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人民幣匯率加速升值、降息、減稅、放緩工資上漲的進程等等。
根據(jù)我對中國國內通貨膨脹二十多年的跟蹤觀察和思考,我仍然認為導致我國目前通脹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推動。
成本推動型通脹
概括起來,主要有五項成本推動通脹:第一、農產品的價格上漲;第二、進口原材料的價格上漲;第三、勞動工資的上漲;第四、資金成本的上漲;第五、稅收的上漲。
目前,為什么會出現(xiàn)五項成本同時持續(xù)上漲的趨勢呢?這里有外生因素、有結構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但導致我國目前通貨膨脹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值得關注的因素是結構性的。
我國農產品價格上漲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帶來的后遺癥。由于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城鄉(xiāng)隔離,農產品價格始終遠遠偏離市場均衡點。同樣,進口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也是一種典型的結構性通脹。如果我國目前的匯率真正浮動起來,國際市場上以美元計價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不會直接導致國內市場原材料成本的同步上漲。
說到成本推動型通脹的人為因素,有些事情是很矛盾的:譬如,從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角度看,加息、加稅和財政緊縮恰恰是引發(fā)通貨膨脹的因素。所以,要抑制當前我國的通貨膨脹,央行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打破加息的預期,降息!財政部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打破加稅的預期,減稅!
在以上五項因素中,最讓人深思的是工資上漲問題。工資漲、勞動成本漲是必然的現(xiàn)象。但凡事都有個度,工資漲得太快,勞動成本上漲太快,不僅會快速推動物價上漲,而且會損害經濟的正常運行。
從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角度看,要控制我國目前的通貨膨脹,合理的政策思路應該是:適當放緩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人民幣匯率加速升值、降息、減稅、放緩工資上漲的進程等等。這些政策與目前實施的政策大相徑庭,但值得我們冷靜地思考。
流動性通脹
盡管導致我國國內通貨膨脹的最主要原因是成本推動,但中國國內貨幣發(fā)行過多、信貸膨脹過快等純貨幣因素對通貨膨脹也有影響。
然而,中國貨幣發(fā)行不同于西方國家:第一大特色是“外匯占款”的發(fā)行;第二大特色是“地方土地財政”的發(fā)行。所謂“外匯占款”的發(fā)行指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從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市場上購入美元等外匯而發(fā)行人民幣的行為;所謂“地方土地財政”的發(fā)行是指中國各級地方政府以土地為質押向國家開發(fā)銀行、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大規(guī)模融資的行為。
到目前為止,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外匯占款”累計發(fā)行的基礎貨幣已高達人民幣20萬億元;“地方土地財政”的融資額究竟有多少目前還不得而知,有人說是9萬億元、又有人說是14萬億元,反正是個不小的數(shù)字。要控制貨幣發(fā)行量、要控制全社會的信貸規(guī)模,這兩個因素顯然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最近幾個月來,這兩個閘門正在緊急關閉。這不是中國體制改革一向遵循的“摸著石子過河”的風格,而是俄羅斯和東歐國家曾經采用過的“休克療法”。“休克療法”的結果就不會是經濟的“軟著陸”,而是“硬著陸”了!“硬著陸”不太符合中國的國情,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的傷害。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千萬謹慎!
專題推薦
為加強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的監(jiān)督管理,促進網絡借貸行業(yè)健康發(fā)展,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國銀監(jiān)會、工業(y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