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日報
發(fā)布時間:2011年07月28日
新會計準則實施以后,中國保監(jiān)會首次公布市場總體運營情況。根據國內4家上市保險公司最新保費收入公告,截至6月30日,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平安產險、平安壽險、太保產險和太保壽險6家保險公司合計貢獻保費增量628億元,占全國保費增量的67.7%,較去年同期上升23.5個百分點。
人保壽險異軍突起
作為國內最大的非壽險公司,人保財險上半年的表現并不搶眼,保費收入912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落后市場平均水平近5個百分點。
更令其尷尬的是,隨著市場競爭主體的增加,人保財險市場份額的絕對優(yōu)勢正在不斷被蠶食。上半年,人保財險市場份額占有率為38.7%,較上年度下降0.3個百分點。
不過,中國人保集團旗下人保壽險的發(fā)展卻令人刮目。統(tǒng)計顯示,今年前5個月,人保壽險實現保費收入362億元,排名成功超越泰康人壽位居市場第5位,較去年同期上升1位。
隨著人保壽險的快速發(fā)展,人保集團也形成了均衡發(fā)展的新格局。2010年,人身險資產在人保集團的占比為48%,較2006年提升44個百分點;產、壽險交叉銷售保費收入也由2007年的4600萬元躍增至88億元。
受益于此,在2011年《財富》500強企業(yè)排名中,中國人保以325.79億美元排名第288位,同比上升83位。
國壽堅守分紅保險
按照新會計準則,分紅險仍然全額計入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中國人壽堅守分紅險陣地的一貫策略終于得到回報。
上半年,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195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9億元。雖然6%的增幅落后市場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但其市場份額不斷萎縮的局面暫時告一段落,市場份額已從32.7%回升至34.3%,。
雖然具體險種的保費收入情況尚未公布,但中國人壽拳頭產品 “鴻盈”、“鴻富”、“鴻豐”攻城掠地的能力不容置疑。2010年,僅“鴻盈”兩全分紅險就錄得保費收入686億元,相當于平安壽險和太保壽險各自分紅險收入的總和。
不過,國內壽險市場分紅險過熱已經引起監(jiān)管部門的關注。在日前舉行的上半年保險監(jiān)管工作會議上,保監(jiān)會主席吳定富強調,從當前保險市場運行情況看,壽險公司產品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值得關注。長期期繳、保障功能強、能夠滿足消費者真實保障需求的產品發(fā)展不足,分紅險占比過高。
平安保費增速領先
在上市保險公司中,中國平安是保費收入增長速度最快的保險公司。前6個月,平安壽險實現保費收入722億元,同比增長37%;平安財險實現保費收入407億元,同比增長36%。相比之下,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太保壽險和太保產險4家公司上半年保費收入增速都未能超過20%。
然而,高達37%的保費增速卻未能幫助平安壽險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在新會計準則重新量化保費收入標準之后,平安壽險的市場份額占有率從2010年上半年的15.3%下降2.6個百分點至今年上半年的12.7%。
分析人士指出,平安壽險市場份額下降是預期中的事情。新會計準則下,萬能險、投連險投資賬戶中的資金不再計為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010年,中國平安實現萬能險保費收入663億元,占平安壽險業(yè)務總保費收入的40%;平安壽險規(guī)模保費前5位的產品中萬能險占據4席,分別是“智盈人生”終身壽險、“金玉滿堂”兩全保險、“世紀贏家”終身壽險、“金彩人生”兩全保險,合計保費收入達到556億元。
不過,中國平安在財險市場的發(fā)展卻順風順水。上半年,平安產險市場份額占有率達到歷史高點的17.3%,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連年的快速增長,令其與財險老大人保財險之間市場份額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至3.4個百分點。
太保重返壽險探花
沉寂多年的太保壽險也是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受益者。今年上半年,太保壽險實現保費收入546億元,同比增長11%,與市場平均增速保持同步。不過,正是憑借這個穩(wěn)定的保費增長,太保壽險在時隔1年之后再度奪回探花的座次。
分析人士表示,當初太保壽險制定的發(fā)展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業(yè)務的戰(zhàn)略決策,已有效地將新會計準則對于保費確認方式的影響降到最低。年報顯示,去年,太保壽險實現分紅險保費收入684億元,與平安壽險保持相當的水平,但萬能險保費收入僅為對手的1‰。
除了自身戰(zhàn)略定位準確之外,競爭對手的疲軟表現也令太保壽險在回歸路上基本未遇到阻力。據保監(jiān)會網站公布數據顯示,前5個月,太保壽險對市場第4位新華人壽、第5位人保壽險的領先優(yōu)勢已經分別達到36億元和102億元,且仍然在進一步擴大中。
相比之下,太保產險要從平安手中奪回財險市場榜眼的難度正越來越大。上半年,太保產險實現保費收入322億元,同比增長19%;市場份額占有率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至9.6%,但與平安產險的差距擴大為2.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