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南快報
發(fā)布時間:2009年08月11日
7月28日,福州一銀行客戶經理私自將父親銀行賬戶內4個朋友委托其做新股申購投資的錢拿去炒股,虧了200萬。
最后,該客戶經理被法院判了四年有期徒刑,罰金10萬元。
福州元一律師事務所的朱律師告訴記者,原告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等法律渠道向該客戶經理討回虧本的200萬元。但是,如果其沒有實際償還能力,那么原告雖然打贏了賠償官司,其實是等同于輸了,因為錢拿不回來。
據記者了解,目前投資市場上有很多人,有錢想投資卻又不敢涉足。有的苦于沒時間、有的苦于不懂。對此,福州銀行業(yè)人士表示,其實,“曲線救國”的方法有不少,以下四種最常用。
但他們一致強調:絕不能犯以上四君那樣的投資錯誤!對于投資專家,投資者可以信任的是他的專業(yè)水平,至于其他,則未必。畢竟在面對膨脹的行情時,飛速膨脹的還有欲望,難免會有人無法駕馭自己的理智。因此,不管投資者選擇怎樣的投資方法,基本前提就是:錢一定要存在自己的戶頭上,取款密碼不外泄,這樣,錢就算虧了,也不會損失個精光!
親手操作 給盈利的建議付酬金
整個投資過程,全由自己親手操作盈虧自負。專業(yè)人士為其提供一些投資建議,如果賺錢了,就憑自己心意給些酬金。
“這種方式談不上‘合作’,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默契’,投資者和認識的投資專家之間的一種默契。”某股份制銀行福州分行一理財師表示。
他解釋,投資者可以隨時向自己認可的投資專家進行請教,獲取其給出的投資建議。同時,投資專家也會主動和及時給予投資者一些投資建議。
一旦投資者通過建議獲得了收益,那么就給投資專家一些酬金。至于酬金的多少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完全是憑投資者個人的心意。當然,如果通過建議沒有賺到錢反而虧了,自然是不用付酬金的,但投資專家也不會承擔虧損責任。
“這種‘合作’隨意性很大,也沒有簽合約,雙方都可以隨時換人。如果投資者覺得某專家水平不高,不再請教,更不用付酬金了。如果投資專家覺得投資者給的酬金太小氣了,也可以選擇打馬虎眼,給出一些含混其詞的建議。”
請人打理 不論盈虧都得付月薪
把資金戶頭全權委托給自己請的專業(yè)人士操作,給其支付工資,盈虧自負。記住,只是告訴專業(yè)人士戶頭的交易密碼。
與上面的方法相比,這種方法“合作”程度會高些,雙方也會有一些文字上的約定。其實做法很簡單。投資者可以聘請一個專業(yè)人士為自己全權打理證券投資戶頭,戶頭的交易密碼告訴專家,銀行卡則自行保管,銀行卡的取款密碼更不能告知。
但不論專家操作是賺錢還是虧欠,投資者都必須按約定給聘請的專家付工資。
對于這種合作方式,上述理財師建議,投資者在選專家時,一定要慎重挑選,投資經驗久、歷史業(yè)績佳、業(yè)界口碑好都是很重要的參考因素。一旦選定了,就要給予對方盡量多的信任,不要主觀臆斷去干擾其操作,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當然,投資者也要跟被聘者事先做好約定,比如:多長時間,被聘者要向投資者匯報投資情況,投資者每間隔多少時間就要定期檢視自己戶頭的情況;一些數額較大的投資,能事先告知溝通;規(guī)定到多少虧損程度就嚴格止損等等。
雙方合作 按照合約盈虧共承擔
投資者與專業(yè)人士共同出本金,并將全部本金存入投資者名下的戶頭,由專業(yè)人士負責操作,根據合約盈虧共同承擔。
“這種方式在我們銀行界叫做‘租金方式’,它有穩(wěn)妥的每月收息,同時本金安全也是比較有保障的。在我們銀行業(yè)人士看來,這種方式對投資者最劃算的。”福州某銀行CFP理財師說。
這種方式的操作據記者了解是這樣的——投資者(一個或多個)與一個專業(yè)人士一起出錢搞投資,相對來說,專業(yè)人士的本金會相對少些,比如投資者出100萬元,專業(yè)人士出50萬元,專業(yè)人士以自己參與資金作為保證。根據之前雙方簽訂的合約,將150萬元全部存到投資者名下的戶頭中,由專業(yè)人士進行投資操作。
該理財師解釋,以上述出資為例,投資者有著33%的虧損容忍度,只有那50萬都虧光了,才虧到投資者的100萬。投資者可以獲得一個穩(wěn)定的收益,現在的行情價是每一個月的月初都能獲得投入資金的1%,相當于12%的年收益。
另一方面,專業(yè)人士就相當于以1%的月成本融入資金,運用杠桿放大了可管控資金,以50萬的自有資金運作150萬。如果運作得宜,行情也順風順水,專業(yè)人士雖然付出了年12%的成本,仍然可以獲得相當客觀的收益。據悉,盈虧比例雙方也可以具體協(xié)商確定。
當然,專業(yè)人士所面對的風險也是相當大的。首先,有虧先虧自己的錢,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責任心會更強,操作上會更慎重。其次,因為錢在投資者自己的戶頭上,估計專業(yè)人士反倒得防著投資者。
走進銀行 讓理財師幫你錢生錢
如果投資者既不敢自己下股市,又不愿委托他人,要想達到錢生錢的目的,到銀行購買各種理財產品是最穩(wěn)妥的辦法了。
如今,各商業(yè)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非常多,而且也很及時,大多都是跟整個投資行情研發(fā)推出的。
這部分產品可能是銀行自己的,也可能是銀行代銷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的。
按照獲取收益方式的不同,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又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歸納起來就是保本保收益型、保本不保收益型、不保本不保收益型三種。
按照投資領域的不同,上述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貸資產型、資本市場型、金融衍生產品掛鉤型及QDII型產品。
當然,投資者津津樂道的“打新”也是其中之一。
對于投資者來說,這個是資金最安全的投資方法了。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資金的劃轉調撥肯定是有安全保證的,也有專門的資產管理團隊對理財產品進行管理。當然,進行這方面的投資,除非有特殊約定,盈虧也都是要投資者自己承擔的。此外,投資者不論盈利還是虧損,按合約都得支付給銀行一定的銷售費用和資產管理方一定的管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