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一出事,全社會都緊張。銀行卡的安全,基本上是全社會在做。提款機吞了錢不或者卡,用戶不得不守在現(xiàn)場不敢走;銀行卡多吐了錢,你拿走了法院會判你坐牢;你拿著銀行卡取錢,得學會判斷設備的真假;你卡上的錢被盜了,得先讓警察幫著找,找不回來也沒銀行什么事。當人們歷數(shù)銀行卡的種種不平等條約之后,覺得在中國辦銀行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賺得到錢就賺錢,賺不到錢就收費;賺到錢了自個分,出了故障政府頂著。如果能湊份子辦銀行,那該是一宗旱澇保收的好買賣吧!
就在社會早已進入到IC卡之后,人們早就對銀行的磁條卡不放心了。磁條卡容易復制,空白卡可以買賣,犯罪份子對銀行卡的犯罪有增無減,使得人們關注到銀行卡的防偽技術含量,希望銀行卡升級的呼聲越來越高。
有媒體報道,據(jù)深圳某股份行相關負責人士透露,央行和中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正在計劃將磁條卡改換為IC卡,犯罪分子一般使用的讀卡器將無法盜取信息。下半年可能在部分銀行試點,然后逐步推廣。
聞言,人們有些欣慰,雖然遲了,終于來了,遲來的愛總比不來要好。有中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官員稱,全國發(fā)卡量達到21.69億張,消費額占社會消費額的30%。
就在人們還沒來得及高興一把的時候,中國銀監(jiān)會相關負責人對上述消息回應為“尚未有所聞”。這個負責人表示,若更換將涉及財政支出1000億元人民幣。該負責人指,國外沒有先例,而銀行卡犯罪的重要原因不是卡本身而是管理問題。
人們無法核算是不是每張卡平均需要45元的成本?也無法理解這個“財政支出”是銀行的財政還是國家財政?更不能贊同“銀行卡犯罪的重要原因不是卡本身而是管理問題”這一判斷。如果這個道理成立,那家里被盜不是防盜門本身的問題,而是保安巡邏的問題;倉庫失竊與倉庫門關系不大而與攝像頭的清晰度有關。當然,這位銀監(jiān)會官員說的管理,大概也不僅僅是銀行管理,而是客戶管好自己的卡,警察管好提款機,法院管好銀行卡犯罪等。如果全社會都參與管好銀行卡,銀行卡就是回歸到紙片時代,估計也不會有安全問題的。
銀行卡為什么還要用磁條卡?這個銀監(jiān)會官員說得很明了,就是便宜,況且換卡需要20多億。為了省下這20多億,銀行還得讓全社會替他們背著安全的包袱。要知道,空白的磁條卡在網上都可以公開買賣,一些商場的購物卡都在廣泛使用磁條卡。
有人指出,銀行的毛病都是慣出來的。誰能治好銀行卡的毛病?法子很簡單,就是破除銀行業(yè)的壟斷地位,引進外國銀行參與競爭,銀行管理與國際接軌,否則,我們的手中的銀行卡,永遠都是技術含量最差,安全系數(shù)最低的,出了事永遠沒有銀行什么事。
如果有外資銀行來了,我舉雙手歡迎。改革開放這么多年終于讓我們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買什么產品,接受什么服務,與愛不愛國其實沒有任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