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晨商報
發(fā)布時間:2011年09月13日
上周,一個關于文物收藏界的新聞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謝根榮自制金縷玉衣請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等5位專家估價24億元,以此欺騙銀行貸款。新聞背后,文物鑒定江湖的潛規(guī)則、民間收藏市場的混亂都成了關注的焦點,有人疑惑,為什么5位頂級專家會狂頂一件贗品,有人質疑,學院派的專家只見其真、不見其假,是不是還可配得上自己的頭銜。
其實,收藏市場就像一個江湖,各路人士行走其間,內部的門道和規(guī)矩甚多。本報記者多方聯(lián)系,采訪到一位身處江湖之中的業(yè)內人士,他所經(jīng)歷和見識過的一波波收藏界的軼事,足以令我們這些外行嘖嘖稱奇。
進強,曾任雜志主編,出版過詩集。1980年師從當代書畫鑒定大師楊仁愷先生,潛心書畫研究,進入收藏江湖約三十年,目力漸增,先后為國內10家博物館審定藏品316件,受各級法院委托涉案司法鑒定100余例,為各美術館、展覽館及收藏機構等鑒定書畫作品七千余件。為民間鑒定書畫作品不勝數(shù)。
57歲的任進強,看起來一點不老,他收集的紫砂壺擺滿了他身后的整面墻。“亂世黃金,盛世收藏”,聊起這個話題,任進強不緊不慢地沏了一壺15年的普洱茶,娓娓道來。
走眼:
任何專家都得交學費
“專家從來不用自己的錢買藏品,得不到真正的教訓”
專家都能把贗品鑒定成真品,那么專家是不是也經(jīng)常走眼呢?
“的確,一般博物館的專家都是終身研究的,保管員出身為多,其管理范圍內的東西一般看得很準,但是他們從來不用自己的錢買藏品,不是通過自己的錢被迫研究出來的。只有花了自己的錢,才能得到刻骨銘心的教訓,也才能死心塌地地鉆進去研究,也就是說,任何專家都得交學費。”任進強說了自己走眼的故事。
1993年,任進強師從楊仁愷學習書畫鑒定已經(jīng)十多年,有了一些積累,自覺頗有功力。那年,他在北京得到了一幅徐悲鴻的“奔馬圖”,“當時越看越喜歡,喜歡到一閉眼就能夢見那幅畫,怎么看怎么舒服”,于是下了決心要入手。
當時任進強工作還不錯,寫詩賺稿費,有一定積蓄,另外家里有些祖?zhèn)鞯拿?,手頭倒還算寬裕。整整三天,他和賣畫的這個朋友討價還價,最后26萬成交。那個時代,26萬折合到現(xiàn)在,估計也得幾百上千萬了,他分別借了7家的錢,一周后終于湊齊26萬給人家拿去,這幅畫到手。
拿回家以后,任進強每天對著畫至少看兩個小時,還特意找資料,對照著畫研究欣賞,看了大概兩個月之后,任進強漸漸發(fā)現(xiàn)有點不對勁了。
最開始發(fā)現(xiàn)的問題是馬鬃,因為徐悲鴻的畫,有兩到三層的筆墨,雖然都是黑色,但有不同的層次,從淡黑到濃黑到焦黑,看著眼前這幅畫,任進強越看越覺得馬鬃和馬尾部分,畫法與所寫的創(chuàng)作特色有差異,并不是多層次的,而是一層描出來的。
再接著看,看到5個月的時候,任進強發(fā)現(xiàn)馬的骨骼也不對,支撐點有問題,比例不協(xié)調,馬身子短了;再研究,腿的銜接也不對,怎么看都像假肢。
半年以后,這幅看起來漏洞百出的畫,被徹底認定為贗品。任進強很上火,北京賣畫的朋友本也不知是贗品,聽說之后特意要給退貨,任進強再三猶豫,還是決定把畫留下來,他在畫上寫著“贗品教學用”,就為給自己買個教訓。1993年后,任進強陸陸續(xù)續(xù)大約買了有86.4萬元的贗品。“這也讓我下大決心,好好研究書畫的鑒定。”任進強說。
貼士:喜歡收藏的人,都有一種占有欲,勢在必得的心理,一件東西我喜歡上了我就得擁有,而別人就不能再有了。如果眼力不夠,很可能被一瞬間的感覺迷惑了。按照江湖規(guī)矩,雙方買賣時可以協(xié)商,是“買定離手、出門不退”,還是約定買后七天或一個月內可以退貨。
鑒定:
需要藝術良心
“4萬元買的假畫,可以花8萬賣出去,只需要一張專家開出的證書”
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等5位專家都能把贗品鑒定成真品,有報道說是因為鑒定過程草草,融入了經(jīng)濟利益的原因。
收藏品的鑒定,行業(yè)內部的混亂也是存在的,任進強向記者講了自己所見的事情。
有一回,從丹東來了一個朋友,他花了4萬買了一幅吳湖帆的畫。
那是2002年的時候,按價值畫已經(jīng)值十萬了,而這個朋友花4萬購得,顯然占了點便宜。當時任進強一看便知是贗品。
2005年春節(jié)前后,這個人又來找任進強,說已經(jīng)8萬把那畫賣出去了,但還需要一張由任進強開出的證書,為了這個證書可以給任進強3000~10000元的鑒定費,“收了這3000元,把假的鑒定成真的,那我就連3000元也不值了。”任進強說。
還有一次,任進強為吉林省某市中級法院做法律鑒定評估,事情的緣由是某局租一戶人家的房子,結果淹了人家家傳的書畫,此書畫不但是民國初年名畫,而且上邊有祖先的名字,房主人覺得愧對祖上,一上火眼睛都哭瞎了。
因為雙方認識,所以都表示多少錢都可以賠。但是法律得尊重事實,究竟值多少錢,需要有一個權威的鑒定。
于是,任進強和另外兩位專家接手,雙方托人找他,希望評估到80萬以上,但是3位專家還是根據(jù)當年的拍賣情況認為只能評估到45~48萬。
貼士:雖然高評可以拿到高的評估費,但是評估這行要有藝術良心,要講真話,評估價高不能超過上限,低不能低過下限。
造假:
專家得向造假者學習
“瓷瓶造假可以讓同位素碳十四都測不出”
收藏家馬未都說,過去作偽是“老鄉(xiāng)對專家”,東西出來破綻很多,現(xiàn)在是“專家對專家”,你能看出毛病的地方,人家全給抹掉了,行內稱之為“反鑒定”。
以瓷瓶的造假為例,那同位素碳十四都測不出的贗品,是怎么來的呢?
“古瓷器壞了就不值錢了,他們花十元八元把破的舊瓷器收回來,把上邊的釉刮下,拍照片留底,用泥把洞補上,然后燒好之后做舊,最后按照原樣再把釉和彩刷上,再做舊,這樣下來的瓷瓶就跟那個年代的一樣,因為用同位素測不能測中間,所以是無法看出造假的。”任進強說,后來造假者告訴我,惟一可判斷的方式是接觸,后補的地方手感上感覺不平,敲擊的聲音會不那么清脆。
書畫造假則臨摹較多,這個古代便有了。任進強的兒子自小臨摹唐伯虎,畫得非常像。有一回他給北京的朋友帶禮物,用兒子臨摹用完的宣紙包裹酒瓶。北京的朋友是開畫廊的,當時把外包裝撕下之后就把紙扔在桌子上,趕巧被一個人看見,這人說臨摹得太像了,問能不能在指定的老宣紙上題字落款,一個100元,先付一萬。這事當然被任進強拒絕了,書畫造假的猖獗可見一斑。
貼士:“有時候,我得拜一些貌不驚人的南方小孩為師,趕上他要回家買不到火車票的時候我?guī)鸵话?,處好了人家才告訴你,那假在哪里,這別人可不知道,因為是他做的,所以只有造假者才知道怎么回事。”任進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