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大冶
發(fā)布時間:2011年09月14日
柯有訓,20年來收藏了上萬件觀賞石,價值上千萬元。他的家如一座寶藏,擺著璀璨的紫水晶、滑亮的孔雀石、閃耀的自然金、自然銀……
一張黝黑的臉,一件舊T恤,一雙破了洞的鞋。柯有訓的外表似乎不能和千萬富翁聯(lián)系起來。家住大冶市羅橋桃花村胡家莊灣的他,1989年在建筑公司負責采購工作,微薄的收入曾讓一家人勉強度日。每年春節(jié),人家是過年,對于柯有訓來說是“過劫”。
窮則思變,看到許多人去銅錄山、鐵山販賣孔雀石,柯有訓心想,孔雀石千奇百怪的,論斤賣太可惜,何不作為觀賞石賣呢?于是,1991年柯有訓辭了工作,到處去淘一些奇形怪狀的孔雀石拿去賣,沒想到市場很好。有的石頭讓自己看了都愛不釋手,慢慢地他也愛上了收藏石頭。他還專門買了一本《中國礦物晶體觀賞石大全》的書,潛心研究各種石頭。
一天,柯有訓在書上看到魚眼石,收藏價值頗高,但不知道去哪里找。朋友告訴他,魚眼石出自硅灰石礦,而大箕鋪鎮(zhèn)的馮家山出硅灰石礦。第二天,他爬上馮家山,花了600元從一個礦工手里,買了一塊沒用的石頭。
柯有訓說,當時在馮家山上,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自行車胎破了,身上只剩5毛錢,饑寒交迫的他站在四斗糧一個理發(fā)店的屋檐下躲雨。后來,他還真從一名礦工手中買到了上等的魚眼石,這讓他欣喜若狂。
柯有訓說,奇石收藏都是“以石養(yǎng)石”。恰巧,1994年武漢地質博物館收購魚眼石和紅硅鈣錳礦,他將之前用8萬元淘來的部分奇石賣了100萬元。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隨后,更多的財富也隨之向他“涌”來。
“只要有心動的石頭,在哪里我都要去淘。”1994年冬天,柯有訓聽說貴州羅甸縣有水晶石,他只身搭火車趕去,下車時已是深夜,天空下著小雨,他又趕了三四里泥濘的山路,到達目的地時已是凌晨2點。接洽的老板被他肯吃苦的精神感動了,賣給他一批上好的水晶石。
“他愛石頭如命,你看我們家連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柯有訓的妻子周細玉說,丈夫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石頭了,他常常為如何淘到好石頭而廢寢忘食。
如今,常有德國、法國、長沙等國內外的玩家光臨柯有訓的私人博物館,夫妻兩的日子過得充實而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