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09年06月16日
2009年行將過半,壽險雙巨頭分紅險回報率的紅蓋頭終于揭開。
按本報記者從市場一線獲得的消息,受制于2008年中國資本市場大跌,國內分紅險巨頭中國人壽 (601628.SH,2628.HK)上一年度的分紅政策恢復平和,其分紅險持有人所獲得的回報率依產品不同,約在3.5%-3.6%間(含約2.5%的預定利率,下同)。相比之下,2009年以來各條業(yè)務線均發(fā)動猛攻的平安人壽則超越市場預期,給出了約4.5%-5%的高額回報水平。
分紅險投資回報的情況,取決于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效率,但在投資市場表現(xiàn)大抵相同的這兩大壽險巨頭,分紅險投資回報竟出現(xiàn)如此大的差異,令人錯愕。
實際上,導致這一事實的謎底卻也簡單——在分紅險的會計年度上,兩公司有著不同的規(guī)定。
中國人壽3.5%-3.6%的背后,是2008年度中國A股65.40%的巨幅跳水;而平安人壽的4.5%-5%,則隱含了2008年10月中國A股見底以來連續(xù)7個月的反彈成績。
在2009年上半年中國壽險承保市場拼搶中,銳意擴張的平安人壽與力推結構調整的中國人壽形成鮮明的蹺蹺板情勢。而如此錯位而生的回報率,則將可能為兩間巨頭下半場的爭奪更顯迷離。
國壽放棄自有資本貼補
近日,國內各家經(jīng)營分紅險業(yè)務的壽險公司,均在業(yè)務渠道發(fā)布最新分紅險回報率水平。
作為這一市場的龍頭,中國人壽的回報率數(shù)字并未如2008年般驚艷全場,而是與其2008年年報中透露的蛛絲馬跡相仿——按不同的產品略有不同,多數(shù)集中在3.5%-3.6%附近,最多不超過4%。而在上年,中國人壽為分紅險客戶回饋的這一比例接近8%。
兩年之間的迥異,主要來自國內權益類市場的變臉。
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作為分紅險賬戶影子表現(xiàn)的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率指標,在2008年降至3.40%,不但分別大幅低于2006年的7.97%和2007年的10.24%,甚至低于同樣股市不景的2005年時的3.80%。
曾經(jīng),作為迎戰(zhàn)“兩鴻”給付高峰以及趁資本市場回調之際擴大戰(zhàn)果的重要策略,中國人壽對投資收益豐厚的2007年,給出了近8%的回報水平,并在2008年春節(jié)前后便高調向市場推出。然而行至如今,這宗一年前的“激進”策略卻給公司帶來了分紅險回報率“分母”增大的后果。
年報顯示,中國人壽長期壽險合同的準備金數(shù)目已由2007年的6113.91億元急漲至2008年的7691.21億元,漲幅高達25.80%,首要因素便是分紅險的帶動。
按中國人壽2008年年報,其未宣告紅利總額為188.83億元,與該公司約5000億元分紅壽險責任準備金的比例僅為不足3.7%。
于是,在靜待2008年該公司分紅險回報率揭曉的時日中,已經(jīng)有人在猜測該公司會為了保證保單吸引力,動用自有資本金去貼補分紅特別儲備(即當年分紅特儲為負值)。在上一輪熊市中,這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權宜之計曾經(jīng)被中國的壽險業(yè)中普遍采用。
然而,上市多年的中國人壽卻最終沒有這么干,最后出爐的不超過4%的分紅回報顯得清清白白。
平安的“錯位”會計年度
相比之下,平安人壽給出的分紅險回報異常豐厚,達到了4.5%-5%的水平。
作為體現(xiàn)保險公司投資水平的標尺,平安人壽高過對手的慷慨,并非來自其特別出眾的投資能力,而是與中國人壽不同的會計年度。
按該公司市場部門向本報的書面回復,“一般來講,企業(yè)在12月31日會計核算開始后,要到次年的3月底才能最終將財務賬目核算完畢并交付審計,因此紅利的分配是有時滯的。我們在會計年度末開始核算分紅業(yè)務的整體盈利情況,提出并確定最終的紅利分配方案,做好相應的分配準備工作,并向保監(jiān)會備案,該紅利分配方案在6月1日啟用,適用一年的時間(即6月1日至次年的5月31日)。”
換言之,平安人壽分紅險回報接近5%,并非意味著2008年資本市場的超常表現(xiàn),而是與中國人壽不同的投資時間區(qū)間,即2008年6月-2009年5月。
相比之下,隨著中國A股2008年10月末見底并反彈至今,決定平安分紅險回報率的12個月,權益類市場的情況要好得多。對于中國人壽而言,在其2008年分紅險會計年度中,上證指數(shù)跌幅深達65.39%;而平安人壽2008年分紅險會計年度,跌幅卻只有23.31%。
更為重要的是,平安人壽的會計年度中包含了A股反彈以來的7個月,此期間上證指數(shù)急漲58.14%。此前,其母公司中國平安(02318.HK,601318.SH)副首席投資官陳德賢接受本報采訪時坦言抓住反彈機會,分別于2009年1、2月殺入A股及H股。
按該公司季報,僅2009年首季,其投資收益便達78.16億元,較2008年同期增長82.66%,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更從2008年同期的118.77億元浮虧,轉為34.57億元浮盈。
這一切,都成為助推平安人壽分紅險回報率走高的關鍵。
分紅險暗戰(zhàn)揭幕?
在得知平安人壽遠遠超越競爭對手的分紅險回報水平時,多位與記者交流的業(yè)內人士的第一反應均不意外,認為這與其2009年以來與萬能壽險領域慣行的激進策略一脈相承。
但如前所述,在不同會計年度背景下產生的兩個回報率水平并無太大可比之處,憑借反彈中的大獲斬益,平安人壽亦無須為此貼補珍貴的資本金。
此外,平安人壽在對本報的書面回復中強調,“自平安開展分紅保險業(yè)務以來,就一直按此時間進行分紅分配”,從而否認了為此“特別做賬”的可能。
然而,回復也表示“我公司2008年的分紅水平符合市場預期,對分紅產品的銷售有著較好的提升作用”,這似乎又為其市場中進一步的激進擴張埋下伏筆。
2008年下半年以來,遠遠高過對手的萬能壽險結算利率,成為平安人壽在市場中多間壽險公司收縮戰(zhàn)線時攻城略地的利器。直到最近,平安人壽發(fā)布的2009年5月個人萬能壽險利率更高達4.75%,較同期中國人壽瑞安/瑞翔/瑞豐三款個人萬能壽險產品3.85%的結算利率高出90bps。
事實上,當市場對平安人壽的目光更多的集中在萬能壽險上時,作為看家產品的分紅險同樣也在其收入結構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平安2007年、2008年年報顯示,平安人壽分紅險保費收入分別為304.11億元和374.33億元,分別占當年壽險業(yè)務保費收入的38.36%和36.57%,甚至高過萬能險的地位(2007年、2008年的收入分別為214.53億元和338.70億元)。
“包括萬能、分紅在內的多個險種都是公司的主力險種,下半年,分紅及萬能仍將是我公司的主力險種。”平安人壽表示。
由此,曾經(jīng)在2008年發(fā)生的“國壽主打分紅、平安力挺萬能”的清晰差異化市場競爭策略,在剛剛出爐的上述兩組數(shù)字面前變得混沌。
中國人壽發(fā)布的2008年回報率水平,與當前3.6%的5年期存款利率已經(jīng)幾乎持平。盡管對于新客戶而言,2009年的實際投資成績方是一年后其真正的回報,但毫無疑問,該公司分紅險保單的吸引力已經(jīng)優(yōu)勢不再。
對于牛市過后的尷尬,中國人壽似乎已有預見。在業(yè)務結構進一步深化調整的同時,該公司已經(jīng)在2009年開始,悄然放棄了以往5年期為主導的產品,轉而力推保險期限6年或9年的“鴻富”產品,似乎在扭轉客戶對回報率的硬性比較。
隨著2009年棋至中盤,激進的平安與調整的國壽似乎已定下全年主調。按本報獲得的最新業(yè)績快報,在“紅五月”中,平安人壽收獲保費約107億元,再度錄得單月同比兩位數(shù)的增幅,2009年以來的增長維持在36%以上;而中國人壽該月的保費收入僅為227億元,略低于去年同期(234.87億元),從而使得其2009年以來的規(guī)模負增長幅度進一步加大(約1.85%)。
顯然,如今分紅險回報率的分野,或將使這一成長分化進一步升級。
專題推薦
為加強對網(wǎng)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的監(jiān)督管理,促進網(wǎng)絡借貸行業(yè)健康發(fā)展,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國銀監(jiān)會、工業(y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