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州晚報
發(fā)布時間:2011年11月08日
隨著商務(wù)區(qū)域的擴大、私家車的增加,乘公司班車或者搭同事順風車的上班族,數(shù)目不在少數(shù)。對于每天處在相對封閉空間里的一個或幾個小時,有些人表示很享受,但也有人表示很糾結(jié)。于是,職場新名詞“同車文化”橫空出世了!
【白領(lǐng)發(fā)帖】
“同車的你”讓我很受傷
隨著出行成本的增加,平時乘班車上下班,越來越成為一項被人“羨慕嫉妒恨”的福利,而享受不到此福利的上班族,搭同事順風車的頻率也呈上升趨勢。
記者注意到,日前有不少“班車族”在論壇里討論“同車文化”。其中,一些自稱不善于交際的人表示不知如何“破冰”,看到其他同事三個一群兩個一伙聊得熱火朝天,自己卻根本插不進話,因此備感失落。有人在最后幾秒鐘沖上班車,發(fā)現(xiàn)全車只剩下大領(lǐng)導(dǎo)旁邊的一個空位,硬著頭皮坐下去,因不知跟領(lǐng)導(dǎo)如何套近乎。還有人發(fā)現(xiàn),有位與自己坐了10年班車但沒講過話的同事忽然成了自己的上司,“跟她問了聲好,就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以后還要一起坐班車,不能像以前那樣不說話了吧?可是,說什么好呢?”
白領(lǐng)Mary最近也被一位“同車的你”搞得很頭大。“新搬的家,和部門一同事住在同一個小區(qū),她盛情邀我搭車,我開始挺開心的。”不久她就發(fā)現(xiàn),每次在車上聊天時,這位同事十次有八次都會把話題往工資和獎金上拐。前幾天,有個同事也搭了這輛車,轉(zhuǎn)天就把這位“怨女”的原話廣而告之,老板自然不開心,連帶著對天天搭車的Mary也施以顏色。
【專家支招】
可準備安全話題
避開雷區(qū)
心理咨詢師陳天星分析,車內(nèi)既是一個特定的狹小空間,也是個流動的空間。上班族處在這樣的場景下,比較放松,有時會脫口而出一些不恰當?shù)脑掝}。在滬上從事人力主管工作的高圓圓也表示,班車交際、同車文化是一個越來越受重視的職場話題。
兩位專家都指出,“班車社交”要避開職場交際的雷區(qū),如收入、職位競爭、其他同事的重大規(guī)劃及對公司優(yōu)劣的點評,建議從聊家常和一些大眾話題入手。新同事最好事先準備一些自己拿手或安全得體的社交話題,讓同事們慢慢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