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發(fā)布時間:2011年12月07日
買了保險發(fā)現不合適,或是無力繳納續(xù)期保費,怎么辦?有人想到了退保。究竟是馬上去退保,還是過幾年再退好?哪種方法更聰明呢?
近日,67歲的退休工人周老先生在郵局買了一份分紅險,一次性繳費2萬元??墒腔氐郊?,就被家人一頓數落,認為他買得不合適。無奈之下,周老先生想到了退保。
而從整個保險市場來看,今年以來,各家壽險公司的退保率也紛紛上升,幾大上市險企公布的前陣子公布的三季報也顯示出,2011年退保金額呈現了30%、50%等大幅度的增長。業(yè)內人士認為,今年退保率攀升主要源于分紅險和投資型保險退保數量增加,這跟央行連續(xù)加息、保險產品收益跑輸銀行定期存款有關。
退保操作較簡單
“退保從操作手續(xù)上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如果是在簽單后10天內或15天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猶豫期內,就可以申請退保,保費也可以全部撤回。如果是在猶豫期過后再申請退保,也沒有任何程序上的障礙,只是投保人在經濟上會有一定的損失。”一家大型保險公司保全科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退保的一些要領。
一般來說,退保需要投保人親自攜帶身份證明原件、保單正本和最后一期的繳費憑證原件,到保險公司營業(yè)大廳的“保全”窗口辦理。如果實在有困難,投保人可以書面委托他人代辦,并由代辦人帶好投保人的身份證明原件、代辦人身份證明原件、保單正本和最后一期的繳費憑證原件到保險公司辦理。
要不要退保細思量
退保的手續(xù)辦起來并不算難。但究竟要不要退保,投保者可要想仔細了。因為據工作人員介紹了,如果在投保10天后退保,一般而言都會產生一定的經濟損失。
萌生了退保念頭的投保者,首先最好能辨認清楚自己到底為什么要退保。是保險產品買錯了,不符合自己和家人的實際保障需求;還是最近手頭比較緊,暫時無力繳納續(xù)期保費;或是家里突遭意外和變故,今后一直都沒辦法繼續(xù)承擔保費了?
由于保費投入之后,不同險種的現金價值(也就是投保人退保后能拿回的錢)積累速度和變化有所差異,所以面對不同原因引發(fā)的退保念頭,應該加以區(qū)別對待,這樣才夠聰明。
期繳產品越早“止損”越劃算
如果是期繳險種買錯了,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周老先生,那么從家庭理財的角度,我們建議可以采取直接退保的方法,迅速“止損”。
我們?yōu)槭裁催@樣建議呢?重點就是因為這是期繳產品!無論是什么險種,期繳產品每投入一期保費,就會被扣除一定的保障成本、管理費、各類運營手續(xù)費等,頭期保費中還要被扣除核保費用,而最初幾期的保費中自然還要扣除銷售傭金,所以期繳保費的保險產品,多投一年保費就多發(fā)生一次損失。
代理人或工作人員所說的“越早退保,損失越大”,其實混淆了“損失比例”和“損失金額”的概念。從經濟損失的比例上看,的確越早退保,能拿回的錢(現金價值)占所有已繳保費的比例越低。比如,某款銀保產品,第一年滿后退保能拿回的現金為23%;若選擇第二至第五年退保,能拿回的現金占已繳保費的比例分別上升至28%、31%、33%和34%,到第十年退保這一比例則上升至45%。
躉繳產品最好過幾年再退
如果買錯了產品,而且這個產品是一次性完成繳費的,在家庭整體資金尚有余力的情況下,倒是提倡大家最好持幾年再退保。因為既然是躉繳產品,在留下這份保險的情況下,就不再需要你繼續(xù)投入,此時退保的“損失比例”和“損失絕對值”都是一樣的情況都是越晚退保,損失越小些。(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