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發(fā)改委官員稱外匯儲備收入低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昨日表示“這是兩碼事”,并表示金融危機之下,中國外匯儲備在“保本”基礎上有較好的收益。
多元化配置保外儲安全
易綱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可以說是幾十年不遇的一場大危機,但中國外匯儲備經(jīng)受住了考驗,保持了資產(chǎn)的總體安全。2008年和2009年,受到危機沖擊最嚴重的兩年,在“保本”的基礎上,有了一個比較好的收益。
在外管局昨日提供的資料中,將2008年和2009年的收益形容為“經(jīng)營收益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據(jù)介紹,我國外匯儲備由2002年末的2864億美元增至2009年末的23992億美元,增長7倍多,年均增速超過36%。外管局管理著近2.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及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易綱昨日表示,最重要的管理方法是把資產(chǎn)配置好,強調分散風險。據(jù)介紹,我國外匯儲備實行國際通行的貨幣和投資多元化配置策略,不參與短期投機炒作。
他介紹說,在貨幣層次上,中國有美元、歐元、日元、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是一個分散的組合,考慮了中國的外資、外貿、外債和對外支付的比例,并且貨幣的配置還要考慮投資市場的容量;貨幣配置后要進行資產(chǎn)層次上配置,決定投什么資產(chǎn),主要投資于政府類、機構類、國際組織類、公司類、基金類等等的資產(chǎn),通過分散化的配置可以分散風險。
“我們沒有投資次貸、CDO等這樣高風險的產(chǎn)品,對風險的防范和管理一直都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他表示。
“683億人民幣回報”不是外儲收益
據(jù)報道,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張國寶7日指出,中國有兩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預算報告顯示,中國外匯收入只有600多億元人民幣,“這樣的外匯收入太少了,我們的外匯怎么用的?為什么收入那么少?”
根據(jù)財政部關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報告,去年中央財政外匯經(jīng)營基金財務收入為682.83億元人民幣。
張國寶還據(jù)此算賬稱,如果中國的外匯有1%的收入,則至少有1400億人民幣的收入,這與預算報告顯示的600多億相差很大,而且1%已經(jīng)是很少的外匯收入了。
易綱在昨日央行和外匯管理局負責人發(fā)布會上,回答本報提問時表示,張國寶說的683億人民幣回報,和外匯儲備的收益完全是兩碼事。他介紹說,這683億人民幣是當年在創(chuàng)立中投公司時,經(jīng)人大批準,財政部發(fā)行了1.55萬億人民幣特別國債,而張國寶所講的683億人民幣是對1.55萬億人民幣國債每年支付的利息,一年就是683億。因此,它和外匯儲備收益是兩碼事。
據(jù)報道,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張國寶7日指出,中國有兩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預算報告顯示,中國外匯收入只有600多億元人民幣,“這樣的外匯收入太少了,我們的外匯怎么用的?為什么收入那么少?”
根據(jù)財政部關于200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報告,去年中央財政外匯經(jīng)營基金財務收入為682.83億元人民幣。
張國寶還據(jù)此算賬稱,如果中國的外匯有1%的收入,則至少有1400億人民幣的收入,這與預算報告顯示的600多億相差很大,而且1%已經(jīng)是很少的外匯收入了。
易綱在昨日央行和外匯管理局負責人發(fā)布會上,回答本報提問時表示,張國寶說的683億人民幣回報,和外匯儲備的收益完全是兩碼事。他介紹說,這683億人民幣是當年在創(chuàng)立中投公司時,經(jīng)人大批準,財政部發(fā)行了1.55萬億人民幣特別國債,而張國寶所講的683億人民幣是對1.55萬億人民幣國債每年支付的利息,一年就是683億。因此,它和外匯儲備收益是兩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