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贛州金融網 李淑芳 謝文軍 記者謝歡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2年08月08日
本站訊(李淑芳 謝文軍 記者謝歡) 近年來,農行興國支行致力于農戶小額貸款發(fā)放工作,給當地提供優(yōu)質金融服務同時,也有力助解了農民資金需求。為了解當前該項工作取得的成效,記者再次來到高興鎮(zhèn)蒙山村走訪了當地花農。
回想2009年的3月,在農行推出農戶小額貸款初期,記者也來過高興鎮(zhèn)蒙山村。當時,劉久福這對花農夫婦在農行3萬元小額貸款的支持下種植起了杜鵑花,而且銷路不錯,生意很是紅火。他們還在廣州租起檔口用來出售,在興國老家種植的杜鵑花也已遠銷至廣州、深圳、珠海。
時隔3年后的今天,記者在農行興國縣支行“三農”客戶經理陳運偉的陪同下,又一次來到蒙山村。剛走進村子便看到花卉大棚取代了田間地頭,且規(guī)模已大不同前。陳運偉告訴我們,這個村種植的杜鵑花已達到500多畝,而2009年僅有200畝。
然而,非常不湊巧的是,當日劉久福夫婦上廣州續(xù)簽檔口的租賃合同去了,接待我們的是其堂弟劉彰平。他領我們去到了自己的花卉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塊大廣告牌,上面寫著“經營綠色 傳遞健康”。
現年34歲的劉彰平介紹說,“我從22歲開始從事花卉種植業(yè),到現在已有12個年頭了,是興國縣最早從事集園林綠化、花卉種植、租擺花為一體的農民個體戶。前些年我們做得比較辛苦,近年來,在農行貸款的支持下發(fā)展的比較快,花卉種植年產值可達120萬元,園林綠化收入有100萬元,除了一切開支可凈賺60萬元。”說到這,劉彰平露出了得意而又幸福的笑容。
據了解,劉彰平育有一兒一女,在蒙山村生活得非常幸福。他向記者透露,相比較而言,其堂哥的生意做的更大更好,從最初的十幾畝發(fā)展到了今天的60多畝,銷路非常好,還代銷其他花農種植的杜鵑花。
今年41歲的肖新生,在種植杜鵑花發(fā)家致富的村民帶動下,從去年7月份開始,做服裝銷售的他也開始改種杜鵑花。在肖新生的花棚里,他高興地說:“我種了30多畝杜鵑花,產量達15萬盆,今年10月趕到黃金周出售,產值可達50多萬元。當初資金周轉遇到困難時,向農行申請了5萬元的小額農貸,解決了購置花苗、化肥、搭建花棚的資金困難。”為此,肖新生仍心存感激。
陳運偉告訴我們,在這個高興鎮(zhèn)蒙山村,像劉久福、劉彰平、肖新生這樣的花農還有很多,這幾年他們在農行小額農貸的支持下都走上了致富之路,過上了安穩(wěn)幸福的生活。目前,蒙山村的花卉種植面積已從最初的十多畝發(fā)展到了今天的500多畝,并且已培養(yǎng)出了“將軍紅”、“高山杜鵑“等多個品種的杜鵑花,并遠銷至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
據統(tǒng)計,截至今年6月底,農行興國縣支行僅發(fā)放蒙山村花農的小額貸款就有11戶,累放100多萬元,并為村民提供了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極大地方便了當地花農的購貨、銷售轉賬結算。
離開美麗的蒙山村,我們都有點不舍,想像著杜鵑花盛開的季節(jié),蒙山村村民的笑容,一定會比杜鵑花還更加燦爛美麗。(贛州金融網)
專題推薦
為加強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的監(jiān)督管理,促進網絡借貸行業(yè)健康發(fā)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國銀監(jiān)會、工業(y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