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作者:孫乾 發(fā)布時間:2011年04月22日
備受關注的個稅法修正案草案,昨天經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審議。常委會組成人員圍繞起征點、稅率等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參加審議時,許多委員呼吁盡快啟動個稅綜合改革方案。
-焦點
3000元起征點高還是低
高 3000元已適度超前
賀鏗委員認為,3000元的扣減標準依據(jù)比較科學,以城鎮(zhèn)就業(yè)者人均負擔消費支出額作基本參考,與多數(shù)國家一致。有的人說提到5000元,甚至10000元,沒有科學依據(jù)。
張柏林委員希望,從長遠考慮,建議以后起征點不再做調整,而通過降低稅率來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比如降低到1%。
李連寧委員說,從給出的數(shù)據(jù)測算,今年人均負擔為每月2300多元?,F(xiàn)在將起征點提到3000元,已經適度超前了,還是有一定空間的。當然,隨著物價指數(shù)上漲,隨著工資倍增計劃的實施,很可能接近3000元的速度會很快。
低 4000元起征更合適
嚴以新委員建議適當再放寬一些,起征點能否調整為3500元。他認為把起征點適當提高一些,可以避免兩年后再調,盡量避免一部法律頻繁修改。
辜勝阻委員在審議時介紹了社會上對調整起征點的看法。他表示,不少人覺得3000元的起征點還不是很高,絕大部分人認為這個改革還不過癮。辜勝阻認為,這次改革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開啟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序幕。
金碩仁委員說,目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情況是,高收入階層都遠遠超過了起征點,而中低收入人群大量在這個起征點附近,提高個稅起征點后,可以減輕大批普通勞動者的稅負。他建議將起征點調整為4000元更合適。各省市自治區(qū)可以根據(jù)本轄區(qū)財政實際情況,最多上下浮動1000元。
列席審議的全國人大代表趙治海也建議再適當提高起征點。
-建議
按平均工資定起征點
謝克昌委員建議,以上一年全國社會平均工資為個稅起征點。因為平均工資既是全國職工工資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客觀反映,也是全國主要經濟指標的綜合晴雨表。即使存在通脹,起征點也將隨著社會平均工資增加逐漸上調,不至于給普通工薪層增加過多負擔。
賀旻委員建議,在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基礎上,乘上平均負擔的社會人口數(shù),再加上預測的物價增長指數(shù),作為起征點,可增強合理性且不必經常修改法條。
4500-9000元征15%
現(xiàn)行個稅稅級第三檔是2000-5000元,稅率15%;改后為4500-9000元,稅率20%。賀一誠委員說,該檔是普通白領中管理人員的水平,調后反而多交稅。這會打擊中等收入人群積極性,建議第三檔保持15%稅率。
方新委員說,調整稅率級距影響最大的是收入在9000元到2萬的人群,稅率從20%增至25%。他們多是以工資收入為主的各行業(yè)骨干,是否要增加其稅負?建議給低收入者減稅,中間部分穩(wěn)定,高收入者加稅。
-論說
“能否拿出改革時間表”
“用統(tǒng)一提高起征點的簡單辦法征稅,看起來公平,實際上則是不公。”參加審議時,賀鏗委員提出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因家庭負擔系數(shù)有別,收入來源多元,地區(qū)消費標準也不同,現(xiàn)在個稅辦法并沒有全面考慮這些因素。
對此,任茂東委員也鮮明地表示:“稅收征管部門認為目前沒有條件來按家庭負擔扣稅的問題,其理由并不充分。”他認為,“金稅工程”國家投入了大量經費,國家財政、稅務部門的裝備是世界一流的計算機和辦公網(wǎng)絡系統(tǒng),硬件完全足夠。
他闡述理由稱,早在國家“十五”規(guī)劃綱要就提出“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的目標,“十一五”期間進一步明確“實行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而個人所得稅法雖歷經幾次修改,到目前以提高起征點為主要手段的個稅改革至多只能算是“小步前行”,至今尚未落實十年前國務院就提出的“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的目標。
“有關部門應知道自己應負的責任。關鍵還是改革的動力和決心缺失。”任茂東稱,幾乎沒有人喜歡直接從自己的收入和財產上收稅,但世界上凡是收入和貧富差距小的國家的經驗都表明,如果不按家庭負擔扣除來征稅,不在降低商品消費稅這類不易察覺的間接征稅上下大工夫,但又大幅增加公民個人收入所得稅,想造就一個收入和財富差距較小的國泰民安的社會,這并不太可能。
“如果現(xiàn)在拿不出來最終的改革方案,能否拿出一個改革的路徑和時間表?”李重庵委員說,建議加快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不要每次只是做一個簡單的數(shù)字改變。只要制度完善了,經過一個統(tǒng)計和調整機制,國務院就可以自己定,根據(jù)全民收入和消費以及物價水平的整體情況,及時浮動調整。本版采寫本報記者孫乾
(京華時報)
專題推薦
為加強對網(wǎng)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的監(jiān)督管理,促進網(wǎng)絡借貸行業(yè)健康發(fā)展,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國銀監(jiān)會、工業(yè)…[詳情]